第45頁(第1/2 頁)
由克虜伯兵工廠開發的三百五十毫米巨炮進展順利,只是這種火炮只有三十倍徑,穿甲威力嚴重不足,馮承乾希望得到的是一種穿甲威力足夠巨大的火炮,所以委託克虜伯兵工廠開發四十倍徑的三百毫米艦炮。三聯裝炮塔的研製工作進展順利,即便無法配備&ldo;腓特烈大帝&rdo;號,也肯定能配備&ldo;威廉大帝&rdo;號。
讓馮承乾有點意外的是,得到帝國戰爭部的經費支援後,曼斯鋼鐵廠在表面滲碳硬化裝甲鋼領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進展,幾名年輕的技術專家想出了很多好點子,正在努力實現量產。
只是,在設計&ldo;威廉大帝&rdo;號的時候,仍然有一道邁不過去的難關。
這就是動力系統。
雖然馮承乾為帝國工程師指明瞭方向,即細管鍋爐與蒸汽輪機,但是技術突破需要雄厚的積累,而帝國欠缺的就是積累。
別說在設計階段,即便三年之後,&ldo;威廉大帝&rdo;號建成時,帝國在細管鍋爐與蒸汽輪機領域也沒取得重大突破。要到十年後,也就是一九零零年前後,帝國才能製造出夠用的蒸汽輪機。
透過設計&ldo;腓特烈大帝&rdo;號,馮承乾對戰艦的設計工作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
設計一艘戰艦,首先考慮的就是動力系統,即首先根據效能指標大致定下動力系統的大致輸出功率,再結合動力裝置的效能確定需要採用多少臺鍋爐、多少臺蒸汽機,也就能夠確定動力系統所佔噸位,然後在剩餘噸位中分配裝甲、火力等系統所佔噸位,從而訂下大致的設計方案。
動力系統效能落後,意味著要佔用更多的噸位,也就意味著其他系統必須精簡。
&ldo;威廉大帝&rdo;號的總撥款為一百六十萬帝國馬克,扣除設計費用之後,建造費用在一百三十萬帝國馬克左右。
以此標準,可以大致確定&ldo;威廉大帝&rdo;號的標準排水量在一萬四千噸左右。
僅從排水量上看,&ldo;威廉大帝&rdo;號的效能比&ldo;腓特烈大帝&rdo;號高出了一大截,因此有更多的噸位用於裝甲與火力。
問題是,&ldo;威廉大帝&rdo;號絕對不能是一艘最大航速只有十二節的主力艦。
為了說服宰相俾斯麥,腓特烈三世明確表示,&ldo;威廉大帝&rdo;號的最高速度必須達到同期戰艦的平均水平。
以當時的標準,就應該達到十六節。
確定了噸位與航速,就能大致推算出,&ldo;威廉大帝&rdo;號動力系統的輸出功率至少要達到一萬六千馬力。考慮到艦型在設計的時候會受火力系統佈局影響,所以動力系統的設計輸出功率還應適當提高。
以一萬八千馬力為準,&ldo;威廉大帝&rdo;號得安裝十六座鍋爐與四臺三脹往復式蒸汽機。
算上三千五百海里續航力所需的一千五百噸燃煤,動力系統佔用了五千噸。除掉船體基本結構佔用的四千五百噸,其他裝置佔用的數百噸,留給裝甲與火力的僅有四千噸,顯得很不充足。
設計的時候,必須有所捨棄。
捨棄火力,還是捨棄裝甲?
如果捨棄火力,&ldo;威廉大帝&rdo;號只能配備兩座三百毫米長倍徑火炮的三聯裝炮塔,火力連&ldo;腓特烈大帝&rdo;號都比不上。如果捨棄裝甲,&ldo;威廉大帝&rdo;號在配備三座炮塔時,防護能力連&ldo;薩克森&rdo;級都不如。
當時,大部分工程師都認為,應該捨棄火力。
即便只有兩座三聯裝炮塔,&ldo;威廉大帝&rdo;號也有六門主炮,在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