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3頁(第1/2 頁)
很多人在感慨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在冷戰時期研製了大量效能先進、威力巨大的反艦飛彈的同時,忽略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即飛彈本身就是一種低投入低價值的武器系統,而且也是技術實現難度最小的武器系統。
白了,中國海軍在冷戰時期擁有的飛彈並不比德軍差。不同的是,人們更加關注的是中國海軍的超級航母、核潛艇與艦載機,而不是這些平臺使用的飛彈。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沒有足以引起他人關注的航母與艦載機,因此其飛彈系統成為了焦點,也因此得到了外界的廣泛認識。
顯然,帝國海軍以飛彈為核心也是迫不得已的選擇。
不可否認,&ldo;威廉大帝&rdo;級巡洋艦非常強大,是大戰之後戰鬥力僅次於航母的戰艦,可是其侷限性也極為明顯,即要讓反艦飛彈發揮威力,就必須把交戰距離縮短到六百公里,甚至更近一些。問題是,在海戰中,以超級航母為核心的中國艦隊,顯然不可能給予對手這樣的機會。要知道,在&ldo;威廉大帝&rdo;級巡洋艦形成戰鬥力的時候,中國海軍的第四代艦載戰鬥機已經大規模裝備部隊,而j-78的作戰半徑高達一千二百公里,即便是j-88的對海打擊距離也在八百公里以上。
也就是說,帝國海軍的大型戰艦是徒有其表。
此外,如果&ldo;威廉大帝&rdo;級巡洋艦真有帝國海軍吹噓的戰鬥力,那麼帝國海軍為什麼要在八零年代開始建造大型航母呢?
帝國海軍的發展方式,產生了一個誰也不能忽略的影響。
這就是,在整個冷戰期間,雖然帝國海軍是中國海軍最強大的對手,在七零年代末與八零年代初,還對中國海軍構成了極為嚴重的威脅,但是直到冷戰結束,帝國海軍也沒有能夠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海軍,更不具備挑戰與戰勝中國海軍的實力,且始終沒有能夠對中國海軍形成優勢。
要知道,即便在瓜地馬拉戰爭之後,中國進入了戰略收縮期,中國海軍依然是世界上唯一的全球性海軍。
從某種意義上講,帝國海軍面臨的問題與帝國空軍戰略航空兵非常相似。
這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在科技與經濟實力上的侷限性,使其在發展戰略性軍兵種的時候存在很多難以克服的技術與經濟困難,因此德意志第二帝國就算窮盡國力,也沒有能夠在冷戰中獲得壓倒中國的戰略優勢。
別忘了,海軍本身就是戰略性軍種,沒有人會把海軍限制在戰術層面上。
這種科技與經濟上的差距,根本不可能透過其他方式彌補,而這也就決定了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冷戰中的最終結局。這就是,在不斷升級的軍備競賽中,德意志第二帝國最終將因為內部問題而崩潰。中國在冷戰期間的所作所為,最終都是為了點燃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內部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講,透過非戰爭手段打擊對手正是冷戰的主要標誌。
第二百四十章 下坡路
在陸海空三大軍種中,相對而言,德軍在陸軍上的差距最小。
雖然在整個冷戰期間,中國除於本土防禦與全球利益,維持著一支規模穩居世界第一的陸軍,但是這並不等於中國陸軍擁有各方面的優勢,甚至不表示中國陸軍一定比德意志第二帝國陸軍強大。
事實上,冷戰期間,中國部署在德意志第二帝國周邊地區的地面部隊並沒有優勢。
主要與兩個原因有關,一是為了避免爆發直接衝突,二是遏制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基本戰略。
在德意志第二帝國研製出核武器之後,中國當局立即認識到,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爆發任何級別的直接衝突都將演變成第三次世界大戰,而中國很難成為全面核戰爭的勝利者,因此必須儘量避免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發生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