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研究生入學以及外公到來(第2/4 頁)
年書,可能只認識導師和幾位上過課的教師,學生也因導師而分出不同“門派”,彼此缺少交流。
而此時的師生關係很融洽,嶽文軒和本專業以及其他專業的許多老師都“混得”很熟。
孫玉石、袁良駿給77級本科生上現代文學基礎課,在二教階梯教室給兩百多人上大課,嶽文軒等幾位研究生有時搶不到座位就坐在水泥臺階上,也會一節課不落的都跟著聽。
吳組緗教授的古代小說史和金開誠老師的文藝心理學,也是嶽文軒等人經常討論的話題。
語言學家朱德熙、芩麒祥,文字學家裘錫圭等,三天兩頭來研究生宿舍進行輔導。
幾名研究生就坐在床鋪上和老師交流,老師隨意聊起一個話題,往往半天時間就這麼過去了。
嶽文軒覺得王瑤先生其實不算很嚴厲,和他接觸多了,幾名研究生都覺得王瑤先生很親切,大家聽課的時候都很放鬆,在這種氛圍之下,話題也能活躍起來。
幾乎每十天半個月,嶽文軒等幾位研究生總要到鏡春園聆教,王瑤先生常常都是從一個話題開始,接連轉向其他多個話題,引經據典、天馬行空,越說越投入,也越興奮。
王瑤先生經常拿著菸斗不停地抽菸,連喘帶咳,說話就是停不下來。
嶽文軒覺得王瑤先生不迂闊,有歷經磨難的練達,談學論道瀟灑通脫,詼諧幽默,常常透露出人生的智慧。
嶽文軒總看到王瑤先生在讀報,大概也是保持生活的敏感吧,輔導學生時也喜歡聯絡現實,議論時政,品藻人物。
王瑤先生有些魏晉時期的名士風度,活做學問,可以知人論世,連類許多社會現象,難能可貴的是那種犀利的批判眼光。
王瑤先生的名言是“不說白不說,說了也白說,白說也要說”,其意是知識分子總要有獨特的功能。這種入世的和批判的精神,往往對學生們做人做學問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嶽文軒並沒有對老師和同學提及自己作家文軒的身份,雖然他的名字裡有文軒兩個字,但大家也不會把他的名字和作家文軒聯絡到一起。
他希望這種鬆弛的求學生活能夠保持的更加長久一些,能不暴露自己作家的身份就最好不要暴露。
畢竟作家文軒的影響力在這個時期有點大,一旦他的真實身份暴露,不說那些圍觀的同學,肯定會有很多人找他探討,他再想像現在這樣悠閒的聽課和學習,恐怕就很難了。
溫筱青雖然和嶽文軒讀的並不是一個專業,但畢竟在一個大學裡讀書,每天都在一起吃飯,上大課的時候,偶爾也能湊在一起,和以前幾乎沒什麼區別。
在嶽文軒入學一個月之後,他的外公在十二月初,終於來到了京大交流講學。
他的外公叢承熙是六號的上午抵達京大,上午校方辦了一個簡單的見面會,中午是招待會,直到晚飯的時候,嶽文軒才見到外公。
此前嶽文軒的猜測已經應驗,因為外公叢承熙的到來,岳家的住宿環境得以改善。
叢承熙在國際學界頗具知名度,而且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為京大在國際上做了很多重要工作,為了做好他的接待工作,京大給叢秋慧分配了一套兩室的住房。
雖然面積仍然不算很大,只有四十多平米,但在這個時期已經是難得的好房子了。
有了這套住房之後,嶽文軒的父母也就從水木的宿舍搬到了新宿舍居住,畢竟這套房子更大一些,住著也更舒適。
因為還沒有到星期日,家裡的四個學生,除了嶽文軒和小妹嶽若雲之外,其他兩人暫時還無法回家,只能等到星期天才能回來和外公見面。
晚上這頓飯,除了嶽文軒父母之外,家裡參與接待的人只有嶽文軒、溫筱青和小妹嶽若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