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第一章
卻說自太祖打下江山,這大江建國已經快100年了,這些年雖偶有戰火,卻都未曾動搖國之根本,而最近的一次全國大旱已是在5年前,除卻一些窮鄉僻壤,沒得好田地,故而部分年景總是未曾豐收過。大部分地方竟是連著幾年風調雨順,全國一片欣欣向榮之景象。
自古以來,江浙便是魚米之鄉,民眾富足自不用說。且倉廩足而知禮儀。故而才子名臣,於別處或是稀罕,而在這兩處,這百年間,數的上名號的,縱是不能用過江之鯽這樣的詞兒來形容,用一個“不勝列舉”確實絕對不過分的。
而時任巡鹽御史的林如海林大人,當年也是江浙出了名的才子,只是這位昔日探花郎,如今雖已是官居三品的蘭臺寺大夫,又深受聖人信任被點了兼任巡鹽御史(*注1)這幾年卻接連喪子喪妻,昔日的長身玉面的林探花,如今不過四十有二,頭髮卻已白了小半,腰背也不那麼挺直了。
這一日正在林如海正在衙中當值,貼身的長隨福順走了進來,稟道:“大人,這是月初的邸報,另有大姑娘捎來的信箋正好到了”說吧雙手呈上一大一小兩隻信封。
略略翻翻邸報,似是沒什麼要緊的訊息,便先放到一邊,拿起另一隻小信封,林如海嘆息一聲,自己的女兒一年前被岳母遣人接走,山高水長,一年下來不過收到了四封信封信,雖說女兒信中句句都是過得甚好,請父親莫要牽掛云云,可父女連心,自己又怎麼會不知道自家女兒早慧,就算過得不甚開心,也不會特地的說出來讓自己擔心。幸而畢竟是女兒的親外祖家,就是不如自家自在,有岳母護著,最多也就是跟表姐妹們拌拌嘴,想來也受不得什麼大委屈。總比在自己身邊,無人教養,以後說不得好婚事的強。
忙完一日事情,便直接向後宅走去。林如海住的是官邸,前面是衙門後面便是後宅,所以上班下班倒是方便得很。
當日賈敏逝後,林如海哀傷過度,幾乎萬念俱灰,又因早認定了自己合該命裡無子,送了女兒走後,林如海索性將那些侍妾通房通通散去,只留了當年賈敏還沒進門時便在他身邊伺候的筆墨丫頭,如今也年近半百的一個老姨娘幫他管理內宅,說是管理內宅,其實也不過是發發月錢,看著僕婦丫鬟們莫要偷懶罷了!如今整個宅子裡只剩林如海一個主子,這位孟姨娘又素來是個與世無爭的,儘管早抬了姨娘,卻一直當自己仍是林如海身邊那個筆墨丫頭,為人也極為簡樸。因在揚州住的是官邸,所以大半的下人都是當地採買的,賈氏夫人故去,大姑娘又被送去外祖家,家中的姨娘們也幾乎都走了,家裡的下人就顯得多了,林如海便把後宅用不著的當地採買的僕婦丫鬟散去了大半。後宅裡除自己身邊伺候的幾個丫鬟,原來伺候女兒的幾個丫鬟嬤嬤,除此以外,便只留下灑掃粗活並廚下及後宅看門的十幾個婆子罷了。
時辰還早,林如海便先進了書房。正要翻書來看,卻聽到自己的書童稟告說孟姨娘來了。林如海情知孟姨娘準又是拉自己去園子散心的,雖並不情願,卻也是孟姨娘一片好意,便喚了她進來。
果不其然,孟姨娘一進來,便笑道:“今日天氣正好,老爺何不到湖邊走走,曬曬日頭。”說罷,也不管林如海應承了否,徑自攙了他向門外走去。倒也不是林如海對這孟姨娘如何千依百順,只是過去也曾說過譬如公務繁忙譬如天晚了譬如天氣不好之類的藉口搪塞,可這孟姨娘平時說不上聰明,偏偏關乎於林如海身體上的事情,她是半點不肯含糊,你若說公務繁忙,她便守在一邊等著;你說天晚了,她便去執燈籠;你說天氣不好,她便道:“不如老爺在屋中打上圈五禽戲?”如此種種。若是換了別家,恐被說聲逾越,可林如海生性灑脫,又識得好歹,孟姨娘非是巧言之人,這般寧要惹了他不快也非要他走動一番,所為的,無非是他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