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8頁(第1/2 頁)
前來與帖木兒匯合的印度王公有上百人,可見印度半島也是一片混亂,始終沒有完全統一。
帖木兒環視眾人:「韓信在貴霜帝國勢如破竹,貴霜帝國至少有百萬人被韓信所殺,又有幾十萬兵馬投降於韓信。如今日諸位不傾盡全力,一旦為韓信俘虜,輕則被押送至夏都,重則被直接坑殺。」
婆羅門在內的印度王公們不寒而慄。
他們被韓信逼到了絕路。
被韓信俘虜的貴霜帝國貴族,無論王侯,全部被誅殺,夏軍下定了決心,徹底破壞原本的統治體系,建立都護府體系,所以對於各地反抗的貴族,毫不留情。
換而言之,如果這些印度王公們落入夏軍手中,那麼結局十有八九是被處決、流放、囚禁,然後傾家蕩產。
「全印度人口萬萬,募兵五百萬,足以抵擋韓信。哪怕是我們使用人海戰術,也足以將其耗死,所以不用過多擔心。一旦擊敗韓信,則立即攻擊河中地區,截斷夏帝東歸之路,與亞歷山大配合,在波斯地區殲滅夏帝之主力。」
帖木兒設想的計劃十分完美。
打敗韓信,吞併河中,然後與亞歷山大夾擊攻入波斯的楚天,大獲全勝。
不過這個計劃的第一步是擊敗韓信。
「我們願意傾盡全力,出兵相助。」
「任何背叛者,誅殺十族。」
「為了全印度的利益!」
印度的王公們在大難臨頭之際,不得不合作。
畢竟,韓信的大軍已經出現在印度河對面。
「急報,韓信的兵馬,已暗中渡過印度河!」
帖木兒與眾多印度王公們商議大事之時,一個蒙古騎兵緊急來報。
「當真是兵貴神速!」
帖木兒被韓信的速度嚇了一跳。
韓信簡直可怕,兵馬剛剛接近印度河,立即做出了渡河決戰的準備,而且印度聯軍被韓信派出的偏師吸引了注意力,讓夏軍主力得以順利渡河。
「韓信的夏軍應該還有百萬餘眾,新收編貴霜帝國部落兵數十萬,又要留下兵馬鎮守貴霜帝國。因此,渡河的夏軍數量不足兩百萬。這些夏軍之中,又有大越國、東籲國、暹羅國等藩屬國的僕從軍,戰鬥力不足。我們擁兵五百萬,何懼之有?」
帖木兒在經過最初的慌張以後,很快就恢復了冷靜,進行分析,得出韓信的三州精銳,渡河者,不到一百萬的結論,剩下的夏軍其實都是夏軍收編的僕從軍,戰鬥力與印度王公們招募的新兵差不多。
於是,帖木兒統帥全印度王公,合兵五百萬,立即前去進攻渡河的韓信,企圖在印度河南岸殲滅韓信的大軍,實現北上河中的戰略計劃。
全印度聯軍浩浩蕩蕩,騎兵不在少數,更多的是各地王公傾盡全力招募的低等種姓步兵。
「此地人口之多,不亞於中原,兵馬何其之多,氣勢何其之盛。」
韓信駐劍,登高觀察帖木兒的軍陣。
只見全印度聯軍浩浩蕩蕩,延綿幾百里。
帖木兒不願讓韓信在印度河南岸站穩腳跟,第一時間率領大軍壓了上來。
如果帖木兒對陣的是正常的統帥,那麼如此決定,倒也不是錯誤的決策。
只可惜,帖木兒對陣的是擁有sss級特性「背水一戰」的韓信。
背水一戰特性有兩個前提,第一是背靠河流,第二是人數少於對方。
這兩點,韓信軍團都已經達成。
第1261章 背水一戰(下)
全印度聯軍向韓信軍團壓來,帖木兒騎著一頭白色戰象,在他的身後,是浩浩蕩蕩的戰象軍團。
帖木兒集結全印度半島的兵力,數量達到了驚人的5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