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第1/2 頁)
公孫養浩是騎驢進了洛陽城,入住後,驛官還半信半疑,最後確信這位衣著如鄉下老農的竟然是堂堂從三品。
「還請莫要喧譁,我只想先歇息兩日,年紀大了身子骨不經路途。」公孫養浩一張滿是皺紋的笑臉讓人親近。他先去了距離落腳點更近的南市,驗證了在京中聽說的流聞:謝蓬萊是被八抬大轎打正門抬進了商王坐落在夾馬營的別院。請了宗室、知西京留司趙騅赴宴,被他一句「病氣不詳」給推了,只打發留司御史康捷來送賀禮。據說賀禮的由頭還是商王冥誕,絲毫不提婚慶一事。
慶商王冥誕是衝著穎王的面子,不提錦王婚事也是油滑老成之舉,就是似乎氣壞了錦王趙宜芳。她在城中支稜起二十個粥棚,以賑濟為婚慶,又在城中連放了三晚煙花算是昭告天下。
公孫養浩聽得雙眼一眯,「這麼大陣勢?」看來這錦王殿下是鐵了心。
「比哪家娶妾的陣勢都大。」和他閒聊的茶水老爹道。
「娶妾?」公孫養浩捏著山羊鬍想到那位錦王年幼時的未成親事,「側妃吧。」
「那還不就是妾?」茶水老爹打了一輩子光棍,雖然也聽說過男男或女女結親,動靜如此龐大的頭回見,「朝廷肯定不會答應那個側妃做正妃,要不這親王位置可就保不住來。」也不知道打哪兒吹出來的風,讓這等市井茶水老漢都知道了錦王的難處。
公孫養浩第一次見「謝蓬萊」這個名字,是他還在吏部做考課郎官時,那個西北小城有個女主簿,多年沒提拔,卻事事料理得乾淨妥帖。毗鄰戰敵的沙海在她治下人口年年增加,財富遞增不止。他便在考課評議時給了個上等,結果年年還是看到此人穩坐主簿一職,去年才提了縣令。
他好奇地翻過往年考課存檔,發現除了自己打了個上等,其餘各司郎官也給好評。但到了侍郎以上,就當此人是空氣,給個中評完事。
這種蹊蹺等他當了吏部侍郎才知道:沙海那地界是白家人世世代代守護,不求賢達,但求平安。「既做得湊合,就讓此人繼續打理下去。真要提拔,一個舉人往何處放?」
再聽聞謝蓬萊和錦王的事,公孫養浩覺得那白家人沒完全說實話。一個三十歲的女舉子,究竟和錦王有什麼淵源能讓她傾倒至斯?往深處想一層,錦王為何駐蹕沙海都像刻意而為。
「那謝蓬萊也同意?」公孫養浩嘀咕著。
「這年頭本就女多男少,姑娘家想嫁個富貴人不容易,可不削尖腦袋做妾做側妃?」茶水老漢幾句話不離牢騷。公孫養浩微微一笑,放下銅錢後離開了茶攤。
謝蓬萊自是不同意的,醒來後發現自己已經在馬車上。趙宜芳則撐著臉和她並肩躺下,幽幽看著自己道,「謝師,聽我說完再怪我也成……」
說完後謝蓬萊還是不說話,只低頭閉眼,只當趙宜芳不存在。行了五十里路才嘆了氣,「若是朝廷來削爵該如何是好?」
趙宜芳可憐兮兮地拉過謝蓬萊的手,被謝師推下後尷尬了下,她只好在謝蓬萊的注視下強行安慰,「太-宗一脈現今人丁不旺,四處能撬動兵勢的除了阿兄自己,就剩我了。若削了我的爵,誰來安定西北?」
「越是如此,殿下越要謹慎言行才是。豈能授人把柄叫穎王難堪?」謝蓬萊知道趙宜芳不捨得她在京城為質,可從大局考慮,萬萬難認同錦王。
「那就任他削。」趙宜芳理了理袖上的皺紋,意氣地吐出一句,可心裡有一處賭結沒有說出。
謝蓬萊無言,那個兵臨城下睿智冷靜的錦王,頭腦一旦熱起來就不管不顧,錦王這次讓她失望了。
「左右都是豁出去。」趙宜芳翻身,賴皮地擠進謝蓬萊懷中,「謝師為質,我也是要自立門戶。謝師在我身邊,朝廷還是要削我逼我。不如就把謝師拴跟前,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