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棋引進到日本後,主要還是流行於貴族階層中。在宮廷女官和貴族小姐中,圍棋也往往是其不可或缺的修養。紫式部《源氏物語》、清草納言《枕草子》等曾多次寫到宮廷、貴族下棋的場面,展示了圍棋這一被視為高雅的娛樂在上層社會的流行情況。
日本圍棋很講究棋形的完美,注重厚勢,穩重為上。它的藝術性較強,帶著一種靜的文化氛圍,像水,一刀斬去無非點點彩虹。藝伎崇尚優美、纖細的生活情趣,作為與琴、書、畫並稱四藝的圍棋,也自然成為她們必備的修養之一。她們纖纖玉指捻起棋子輕釦棋盤的動作,自有獨到的風韻。
纖指輕釦棋子,或舉目盼眺,或低眉思索,這時藝伎所有的風韻都彷彿融合在棋局當中。藝伎在修煉棋道,棋局也同時在修煉藝伎,使得她們在男人的世界裡更加迷人。看著棋局之中每一顆黑白子的起落,伴隨著玉指滑動的軌跡,我們就設法猜測她們的心靈。從她們彩袖沁出的點點芳香,足以讓客人渾然忘俗。
如果把藝伎比作提琴,男人是那個拉琴的人。也許,這男女之間的關係比作藝伎與圍棋更為恰當,一顆顆沒有生命的棋子,在藝伎的手中,或華麗奔放,或空靈飄逸,或剽悍凌厲,或穩如磐石……就如一個個藝伎,在男人的陪伴下,煥發出生命的光彩。
書道
書道,即是書法,與茶道、花道,並稱為日本的所謂“三道”。在日本,書法不僅是一種文字的書寫,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文化藝術來學習、推廣,甚至把它當作是修身養性的藝術。日本人認為書法是“心靈的藝術”、“偉大的文化遺產”。
書法藝術自古盛行於中國,後來普及到朝鮮、越南和日本。奈良時代,日本全面吸收中國唐朝文化,書道也不例外。754年,中國僧人鑑真東渡,帶去“二王”(王羲之、王獻之)書法真跡,使“二王”書法在日本流傳,併產生空海、嵯峨天皇等著名書法家。17世紀中葉,中國黃檗、宋名僧、隱元等赴日,帶去了中國造詣很深的書法,使日本書道得到了極大發展。到了清末,清朝公使館官員楊守敬,帶去的1萬多件拓本碑帖,給日本書法帶來劃時代變化,被尊為日本書道的現代化之父。如今,日本書道極為普及,學書道的人佔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一。
對於藝伎來說,書道是必不可少的修身課。書道的訓練也是非常嚴格的,要求姿勢正確、心情平靜、集中全身的力量去寫,對坐、站、跪、蹲各種姿勢和執筆、運腕、用筆等基本功也都有嚴格的要求。
茶、花、酒、棋、書傾心陶醉…藝伎之〃品〃(3)
書道本身沒有太多的色彩,只是簡簡單單的黑白兩色,卻能將大千世界的五彩斑斕融入其中;線條本身無情,可透過線條的粗細潤枯的不同,又可以真真切切感受到藝伎的情緒變化。在這樣的情況下,筆下的一個個字就變成了情感的載體。
透過書道,藝伎付之予情感,付之予生命,實現了生命的寄託。這一點,古人早就認識到了,於是就有了“字如心畫”之說。正如王羲之行書,清朗俊逸,字裡行間,自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氣度;而顏真卿的楷書,氣宇軒昂,觀之如置廟堂之上,肅然起敬;那顛張狂草,飛簷走壁、氣勢奔騰,真可讓你忘乎所以,要跟那蒼勁的線條一起手舞足蹈起來。
手執竹管,在黑白世界裡神遊,隨著筆下線條的粗細變化,枯溼相襯,藏鋒露鋒,方筆圓筆,情緒起起落落,物我兩忘,彷彿天地瞬間盡在掌握,飛雲瀑布,流沙走石,高峰深谷,汪洋大川,一時間都化為眼前這黑色的線條。書道,可以給藝伎一份難得的寧靜。
維新之花——君尾
她雖然出身風塵,但在明治維新的那段###的歲月裡,她曾多次營救了倒幕的志士。為了情人,她送出了隨身攜帶的被視為藝伎之魂的銅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