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2 頁)
大家聽了哈哈一笑,記者們作別下山。飯塚也準備往回走,一轉身,正好把一個大光膀子亮給國軍了。
這時候,那老兵也瞄好了,一扣扳機 -- &ldo;砰&rdo;,飯塚應聲而倒。
按說,飯塚捱上一槍就送命的機率不高。三八槍雖然射程遠,但是子彈穿透性太好,一打倆眼兒,不容易造成致命傷,忻口戰役國軍李仙洲軍長被日軍一槍擊中,洞穿胸部,前後透亮,還在和人聊天呢,根本沒覺察到自己負傷。
但是給飯塚這一槍,打得實在是他x的太準了,附近的日本兵趕來救護,發現這一槍正從飯塚的心窩穿過,把心臟都打穿了。。。
奧運會射擊冠軍的水平。
飯塚在101師團人稱&ldo;勇將&rdo;,他的死對前線日軍計程車氣打擊沉重。
這一部分中國軍隊方面的記錄來自於獨九旅的官兵回憶,並不是日本方面的材料。(160師在廬山拼得太狠,下來部隊收容,縮編為獨立第九旅,是十二集團軍的王牌部隊。)遺憾的是雖然有此記載,卻沒有擊斃飯塚的中國老兵的名字。日本方面的記載,則提到飯塚這個人實際為人不錯,對朋友義氣,在軍校學雷鋒,喜歡思索還能寫詩。。。
還是不要提這個了吧,誰叫你來中國打仗?誰叫你帶101聯隊打進南京城?誰讓你叫個名字作&ldo;犯中國吾狼&rdo;?
言歸正傳,鋼盔反光暴露了飯塚的目標,算是這鐵帽給日軍帶來的又一個悲劇吧。不過這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直到太平洋戰爭逐島爭奪,日軍才用在鋼盔上塗抹煤焦油的方式多少改進了其反光效能。
然而,鋼盔也不是全無用處。
青木一直沒有提到自己為什麼對鋼盔有如此濃厚的興趣,但是,我在他這本書裡看到的一個例子,按老薩的分析,應該正是他自己的經歷。
這個例子說的是一九四五年,山東一支日軍出發討伐,走到路上已經天晚,於是找了個山村宿營。
問題是日軍做夢也沒想到,這個村子表面平靜,實際上卻是八路的一個重要據點,八路發現日軍進來,一槍沒放,悄沒聲的溜到了打穀場,埋伏了下來。
幹嗎選打穀場呢?您一會兒就明白了。
吃完晚飯,按照條令的規定,日軍小隊長吹哨召集部下晚點名,地點就是打穀場 --- 這村子唯一平坦的地方就是這裡了。您看八路會選地方不會?
大家都跑出來晚點,一個初年兵(新兵)手忙腳亂出了笑話。原來日軍條令規定,晚點穿軍便服即可,而這個新兵沒有記住,居然戴了頂沉甸甸的鋼盔來晚點。
日軍鬨笑。笑聲未絕,忽然雷聲霹靂,電光四射 -- 下雨了?哪裡,是八路扔出了手榴彈!
青木認為,有理由認為這是八路軍的主力部隊,理由有二。第一,這支八路投彈動作準確,而且肯定都是把手榴彈拉火後等上兩秒再扔,結果手榴彈各個凌空開花,空場上的日本兵連殺傷死角都找不到;第二,這支八路用的手榴彈不是那種黑火藥,一炸兩片的邊區造手榴彈,而是繳獲自日軍的四十八瓣卵形彈! 這種彈雖然投擲距離不如國軍的德式手榴彈,可是破片多,散佈廣,對露天的日軍殺傷極大。這個小隊的日軍結果&ldo;全滅&rdo;,絕大多數人死於擊中頭部的手榴彈片,沒死的只有一個,就是那個犯糊塗戴著鋼盔跑來晚點的新兵了。鋼盔擋住了大多數彈片,這個小兵只是肩部負了彈片傷。
據膠東的朋友對史料分析,這應該是許世友將軍的五支隊,轉移中打的一場順手牽羊的戰鬥,而且打了就走,決不拖泥帶水,讓日軍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
青木是透過這個例子,說明鋼盔的優點。他沒有提這個新兵的姓名。然而,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