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第1/2 頁)
“一介山野村夫,竟然也敢如此出風頭,令我等在朝文人顏面掃地,諸位大人怎麼看?”
“哼!還能怎麼看?一時僥倖罷了。”
“可是如今此子正得聖眷,恐怕我等在朝文人今後將抬不起頭了。”
“今天皇上的語氣大家也都聽出來了,這是對我等不滿已久啊。”
眾人點頭。能在朝堂上混跡的沒有一個人會是傻子,又豈會聽不出皇上的言外之意?
“那草堂明人現在何處?難道來了應天府?”
要知道朝廷的官職都是有數的,萬一那草堂明人插進來,說不得今日在場的諸位就要有人下去。
“上次是太子去的鳳陽,說不得就把那草堂明人帶來了應天。要不然皇上怎麼會有如此文章?”
“要知道鳳陽府離應天還是有些距離,訊息不會傳達的如此之快。“
眾人明白,此刻那草堂明人定是來了應天府。
只不過剛來就讓滿朝文人吃了如此大的一個悶虧。
朱元璋是皇上,眾人做不得什麼。
可是那草堂明人算是個什麼東西?
沽名釣譽之輩罷了。
眾人將在今日在朱元璋那裡受的氣,全部轉移到了草堂明人身上。
“諸位,這草堂明人分明是沒有把我等朝廷眾人看在眼裡啊。”
“日後若是為官,恐怕我等都比不上啊。“
“既如此,我倒有個辦法。”
有人忽然悄聲道。
“哦?什麼辦法,說來聽聽。”
“自古文人多重名譽。俗話說,習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這草堂明人一直沒有入仕,恐怕也是在尋找一個好的機會。”
“當初姜子牙和三國的諸葛孔明不都是如此麼?”
眾人細細思量,這話說得卻有些道理。
“今日之事,對於那草堂明人來說,恐怕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不過我料想,他既然走的古人路子,此次定也不會入仕。”
胡惟庸和汪廣洋目光閃動,此人倒是個人才,分析事情頭頭是道,倒是可以加以重用。
“那你認為如何?”
“下官認為,讀書人的事情就該用讀書人的方法去解決。”
“我等在朝文官不乏飽學之士,難道做文章還比不過一個山野村夫?此次他只不過是取巧罷了。”
“接下來,我們得讓他知道知道我朝廷文人的厲害。破碎他準備拿我們當墊腳石來晉升仕途的希望。”
眾人還是滿臉疑惑,說了半天,還是沒有說明該怎麼做。
不過胡惟庸卻是已經聽懂了。
此事相信眾人會主動去做,畢竟關乎到督查院和翰林院乃至國子監眾位讀書人的名聲。
只見胡惟庸道;
“我突然肚子不適,我就先走了,你們慢慢討論。“
說完,胡惟庸搶先一步走遠。
眾人雖然不知道何意,不過畢竟還有右丞相汪廣洋在,少了胡惟庸倒也無妨,可能真是肚子不適。
“你接著說,我等應該怎麼做。“
只見那人略一沉吟,低聲道;
“讀書人,最看重的就是名聲。想來,他如果要入朝為官,定也要有一個好的名聲,皇上才會放心的任用他。”
眾人贊同,此話說的不錯。在古代,文人把自己的名聲看得比自己的性命還要重要。
“既然如此,我等就可以在此事上大做文章。”
“那草堂明人不是寫過兩篇小說麼?”
“我等可以就此事多加評論,將那草堂明人批的一無是處,如果他在應天府頂著這樣的名聲,又怎麼敢出朝入仕?“
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