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領頭羊(第1/2 頁)
“這效率能提升五倍那麼多,不是吹牛的吧?”有人驚訝地說道。
“別急,好戲馬上上演。”另一個人回應道。
與此同時,經過培訓的技術工人迅速完成了加工程式的載入與設定。
原本許寧打算親自操作這次演示,但他認為讓普通工人來執行更能展示這套簡易軟體的強大之處。
一根來自渦噴14發動機的滑油彎管被穩穩固定在夾具上。
由於410廠缺乏對氣膜孔內壁進行金相檢測的能力,鍾市強和許寧決定用一根同樣難處理的變口徑彎管作為首次磨粒流加工的試作品——確切地說是半根。
因為另一部分已被切下,準備用來對比加工前後的效果。
隨著啟動按鈕按下,壓縮機開始低鳴。起初似乎沒有明顯變化,但十幾分鍾後,牙膏狀的廢磨料從預設的排洩孔中緩緩擠出。
等待一旁的工人立即補充了新鮮磨料,繼續加工過程。儘管拋光一個如此複雜的零件通常需要數小時,但現場沒有人感到無聊或厭煩。
大約50分鐘後,夾具鬆開。
沖洗過航空煤油的工件表面看似未有太大變化,這讓一些人質疑時間是否足夠。
“按說五倍效率,這個時間倒是差不多。”有人猜測。
操作員不受這些討論的影響,果斷下令:“切割!”
為了直觀比較,兩個工件——一個是經過拋光的,另一個未經處理——被從中切開。
在廠房燈光的照射下,即使是肉眼也能輕易看出兩者的區別:左邊那個工件的內壁光亮如鏡,彷彿可以映照出整個世界。
當然,必要的測試還是要認真進行的。
“拋光前,工件內壁的平均粗糙度為1466。”
許寧盯著螢幕,清晰地念出了第一個檢測結果。剛才還在熱烈討論的人群瞬間安靜下來,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了他身上,期待著下一句揭曉。
“拋光後,工件內壁的平均粗糙度……”
“降到0367!”隨著這個數字的宣佈,現場頓時爆發出一陣驚歎聲。
“不可思議!”
“這麼快就見效?”
幾位來自航空工業的工程師,站在人群的一側,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作為合作單位,他們有幸獲得了近距離觀摩的機會,能夠更清楚地看到這一工藝流程的每一個細節。
“張工,如果這項技術可以應用到斯貝發動機上的話……”
一位年輕的工程師聲音微微顫抖,難以掩飾內心的激動:“這對斯貝國產化將是巨大的推動!”
這些工程師來自鎬京的430廠,負責斯貝k202發動機的國產化工作。
儘管這款發動機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就已經引進並開始組裝,但因為種種原因,直到1995年才最終透過驗收。
即便如此,國產化率也只有70,許多關鍵部件仍然依賴於多年前進口的庫存零件,生產效率低下且無法持續。
當年引進斯貝技術時,鎬京與盛京之間曾有過不少爭執,但隨著殲轟7上的原裝斯貝發動機逐漸接近使用壽命,鎬京方面面臨的壓力日益增大。
特別是渦噴14在最近的春洲航展上大放異彩,這讓430廠更加渴望取得突破。
因此,他們毫不猶豫地派遣了負責斯貝國產化的工程師團隊前來學習。
“這次的技術進步,將為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張工堅定地說。
中年男人張工向前揮了揮拳頭,語氣堅定:“找410廠幫忙,總比求外國人辦事順心。”
“我這就去找鍾市強!”
加工演示的結果令人振奮,現場氣氛瞬間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