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新式插秧(第1/2 頁)
先將秧苗按照三塊地,一丈一捆扔在水田裡,四個兒子褲腿扎進腰帶裡,一人一排站在田裡。
拆開秧苗,分出兩三顆,食指和中指鉗住秧苗的根部,掌心朝向秧苗,食指和中指順著秧苗的根朝下插入泥土中。
秧苗和秧苗之間的間距大約是兩拳寬,保持秧苗的豎立,根部以上一半要在泥土中。
插完兩三行,倒退著往後走......
除了老五,其他都是做慣農活的好把式,沒一會就上手了。
水田裡,慢慢的由灰變綠,整整齊齊的,對比隔壁田地裡,東一塊西一塊,出苗都不勻稱的地,賞心悅目多了。
一畝地,四個人一天就栽完了,但插秧費腰,一天下來,老五就不說了,已經癱在床上,連老二老三都撐著腰直皺眉。
老四還好些,但也不像以往圍著若娘打轉,乖乖地坐在堂屋裡吃著柳氏做的荷包蛋。
雞蛋是若娘拿著銅板跟鄰家富嬸換的,五十個雞蛋四十個銅板,富嬸特意少收了錢的。雞蛋拿到鎮上賣,都是得一個銅板一個的。
給家裡的孩子補補身子。
這段日子,家裡一直在花錢,若娘也是發愁,好在前幾天開了一罈春筍嚐了嚐,她試了兩種,不經貯藏的醃筍尖端部分呈紅褐色,其它部分呈乳白色。
追加過鹽水的通體乳白,讓富嬸去鎮上時幫忙捎了一斤豬肉,豬肉炒春筍,酸味和鹹味適中,口感良好,又鮮又香,是真的很好吃!。
送了一碗給富嬸家,給了一碗許大柱家,第二日遇到,都說好吃,富嬸還特地過來,想問問醃筍是怎麼做的呢。
插秧前,趕在春筍都長出節之前,又上山挖了幾次筍,估摸著有五六百斤,都做成了醃筍,打算去鎮上酒店賣。
這些日子酒店新鮮蔬菜賣的比肉還貴,這醃筍,煙筍口味都不錯,理應能賣上價。
若娘尋了個機會,領著大家,在老五屋裡跟大家提了提,總算讓幾個兒子面上的愁容淡了淡。
別說,若娘自己也是懸著一顆心,八百斤筍,醃製了四百來斤,調料,瓦盆都讓富嬸從鎮上帶了三回了,前前後後花了有三兩銀子。
鹽一次買太多,很打眼,若娘就讓老二、老三到村裡去買,鎮上賣八十個銅板一斤的鹽,他們再加上兩個銅板買,村裡人都樂得賣。
統共走了二十來家,湊了十來斤的鹽。
許家這麼大動靜,自然也有人想知道他們想做甚,於是,明裡暗裡許家村都在盯著村尾。
若娘沒空管這些,她也在發愁。
成本如此之高,這要是賣不出去,可就虧大了。
今日晚食是粗糧乾飯,醃筍蘑菇燉雞,雞依舊是從富嬸家買的,五十個銅板一隻不下蛋的老母雞。
老母雞清洗乾淨,放少許老薑,白酒去腥,過熱水撇去浮沫洗淨;幹蘑菇溫水泡開。
竹筍撈出洗淨,切塊,再把雞塊,竹筍放入瓦罐裡面,加入足夠的涼水,燒開後小火燉一個時辰上下,直到雞肉酥爛,調入鹽即可開飯了。
兩大盆雞湯,吃到最後連盆底的湯汁,都被老二添了小半碗乾飯下去,舔的乾乾淨淨的。
插秧的第二天一大早,若娘帶著揹著秧苗的四個兒子往自家水田走,老遠看到一群人站在那指指點點的,還看到了不少花白頭髮的老漢,用個小馬紮,坐在田埂上抽著旱菸。
......
許家村這些老瓜包可不大出門,平日裡只有經過這些人家的院子,才能看到他們躺在院子的竹椅上曬太陽。
元安朝幾經戰亂,賦稅高,徭役多,鄉下生活艱苦,哪個村子要是有十來個能活到五十歲以上的就能被稱為長壽村子了。
許家村滿打滿算才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