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九講】(第1/6 頁)
請大家開啟講義244面,己二、示惡鬼趣。
本經在引導我們觀察生命的真相,它的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是我們遇到種種外境的時候,第一件事情就是「迴光返照,正念真如」。「正念真如」這一句話它開展出來就是觀照現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這樣的道理。首先我們講到本經的所觀境,它的所觀境就是「現前一念心性」當所觀境。
也就是我們在整個人事因緣的刺激之下,首先你不要管外境是怎麼樣,你也不要管你內心的感受跟想法是怎麼樣,因為它都是生滅變化。所以它的一個重點,我們講「云何應住」,第一件事情,你把你的心帶到現前一念心性而住。一念心性,本經說的就是「真如」,因為它是真實不虛,它恆常不變,它不隨時空而改變。
當我們把心安住在「現前一念心性」的時候,就起觀,修空假中三觀。「空觀」在前面的二十五圓通講很清楚,觀一切法是緣起性空的。不過本經在發明空義跟中觀的思想是不完全相同,中觀是從它外在的相用是因緣生而無自性觀進去,本經是直接探本求源,「你從什麼地方來?」你找不到它的出處,然後直接覓之了不可得,就把自性空給開顯出來。本經是從「覓之了不可得」來發明空義,這大家體會一下!
即空、即假,「即空」所發明的是一念心性不變的理體,即假是發明它隨緣的作用。「即假」本經主要是從兩個方向,情跟想;假設我們依止的是情感,我們心性就隨順情感的因緣,顯現三惡道痛苦的果報,而得惑業苦;假設我們生起的是一種理智的觀照,理智的想,我們的心性就隨順想的因緣,顯現種種安樂的果報。這一念心性它有隨緣義,它在不變當中隨順情想的因緣,而產生十法界的染淨因果。「即中」空假不二叫做中。
這當中值得我們注意,本經在發明因果最大的差別,諸位你會很清楚的從經文當中看到,本經在講因果論,跟一般講因果論是不太一樣的,它是從一念心性的角度,來發明十法界的因果,安住一念心性而談空假中三觀。這樣的特點在整個轉識成智,破妄顯真的過程當中,它的速度會比較快。它的內涵我們到了經文再詳細說明,什麼叫依止一念心性來觀察因果?這樣子再觀察因果有什麼差別,等到經文再詳細說明。
己二、示惡鬼趣(分三:庚一、總標。庚二、別顯。庚三、結示)本經講到七趣當中的第二趣。“鬼”是怯懦怖畏,因為鬼道眾生長時間缺乏飲食的滋養,所以內心當中多諸怯懦,多諸怖畏。分三段:一、總標。二、別顯。三、結示。
庚一、總標
複次阿難!是諸眾生,非破律儀,犯菩薩戒,毀佛涅盤,諸餘雜業,歷劫燒然,後還罪畢,受諸鬼形。
鬼道眾生,是怎麼來的?是諸眾生,這麼多的眾生為什麼墮入鬼道呢?主要的因緣是非破律儀,犯菩薩戒,毀佛涅盤。這地方特別指的是過去在人道的時候,我們知道六道當中只有人道,有強大造業的力量。你研究《唯識》你就知道,其餘的六道大部分都在受果報,它那個第六意識暗鈍的。「非破律儀」,他過去生是做人的時候,“非”,毀謗,破見;“破”破戒,破壞聲聞戒的律儀,或者是毀謗,或者是破戒;犯菩薩戒也犯了大乘的三聚淨戒,這是他違犯的戒法。其次「毀佛涅盤」,毀謗大乘的佛法,甚深不生不滅涅盤的真理,他說這大乘的真實道理不是佛所宣說的,這就是毀佛涅盤,破壞大家對大乘甚深法門的信心。乃至於「諸餘雜業」,其它種種的十惡業等等。這講他過去所造的罪因。
果報:「歷劫燒然,後還罪畢,受諸鬼形」。他造這麼重的罪,他當然第一件事情先到地獄去,在地獄當中受了多生多劫猛火的燒然之苦,把罪消滅了以後,他還有剩餘的罪業跟習氣就受諸鬼形,鬼道的身形來償還他剩餘罪業的習氣。這是講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