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雨潤青的留言(第1/4 頁)
“霖鈴霖鈴”熟悉的聲音自無邊的黑暗中響起。
雨霖鈴醒了,她並沒有睜開眼睛,因為她已經沒有了軀體。
但她仍然可以“獲得”需要的資訊。
“哥哥”雨霖鈴有些茫然的回應。
對方似乎並不是在和自己溝通,而是在對自己留言。
“我把房子賣掉了,霖鈴,那是我們一起長大的地方,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我們的回憶。還有那家小店,我也把它轉出去了。現在,除了照顧你,我別無所求。”
“我去參加了高考了,學醫。”
“我的老師決定將我舉薦給他的老友——一位在人類壽命延長領域有著深厚造詣的科學家。這也好,既然腦科 沒有更進一步的希望,那至少我得延長你的青春,讓你醒來時不會變成老婆婆。”
“我們成功解決了線粒體縮短導致的衰老問題。”
“作為實驗計劃的參與者,即使獲得了更長的壽命,我依舊無法解決你的問題。臺下的掌聲與讚譽,對我來說,更像是一種諷刺”
“霖鈴,我還在努力我還在尋找其他的方法。我相信,總有一天,我會找到喚醒你的方法,讓你拿回本該屬於你的人生。”
“社會上提出了兩個方向,我該選擇意識派還是更換軀體派?”
“將記憶匯入機械造物中,這也是一個待選項。”
“實驗出現了重大紕漏,隨著身體和大腦的機械化與網路化,實驗體開始質疑自己的身份和存在,他們集體出現了強烈的自毀傾向。”
“當一個人的身體完全由機械構成,而他的記憶只是一個備份,意識又透過網路與外部世界相連時,他是否還能被視為一個真正的人類?”
“國外提出了完美生命體的概念,在原本的肉體因為疾病和意外事故瀕臨毀滅時,將舊主的記憶複製入新的軀體。但是我覺得這樣也只是讓個生命負擔另一個人的記憶罷了,新生命體和死去的舊生命體並沒有關係。”
“我們這邊開始研究意識的本源了。以往我們都認為,意識是多個腦內神經元協同疊加作用產生的,意識和思維真的是大腦運動得出的嗎?不一定。”
“人類思維一直被視為個體獨特且唯一的現象,然而,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我們發現人體記憶體在的微生物群對我們的情緒和思維可能產生重要影響。這一發現挑戰了傳統上關於人類思維唯一性的觀念。”
“人體與細菌之間存在著密切而複雜的伴生與寄生關係。這些細菌不僅參與我們的消化、代謝等生理過程,還可能透過影響神經遞質、激素等物質的合成與釋放,進而調節我們的情緒和思維。”
“人類的思維不是一個純粹由個體大腦產生的唯一現象。”
“探測器從柯伊伯帶外側帶回了訊息!”
“是另一個文明?社會上對此爭論不休,有一部分人認為宇宙是黑暗森林,我們作為孱弱的新生文明不應該回應。有人認為應該積極地與對方交流。”
“經過解析,當初捕捉到的訊號,是來自另一個文明的遺言他們是怎麼做到將資訊傳遞到我們所在星系的?以我們的距離,這種方法超越了光速!”
“居然是使用了黑洞嗎?空間彎曲摺疊確實可以實現超光速,但我不是天體物理學家,釋出會上說的術語我都是一知半解的。”
“沒想到才問世不到40年的光腦即將被淘汰,新型的計算機要問世了,他們稱呼其為智腦?”
“智腦的問世讓我們的科研向前躍進了一大步,不,應該說是向上走了一個層次,恰如差分機出現前後的世界。”
“現在的腦機已經迭代了二十多代,已經不需要皮下植入,就可以讀取大腦發出的電子訊號,然後透過體外刺激大腦,使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