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第2/7 頁)
到過鄭顏萍的住所,她住室裡擺放的東西比我的還要多呢。偶爾有朋友來玩,沒這些東西是說不過去的。何況,這些水果都是我從家裡帶來的,糖果是我從商店裡買來的。這桌子和凳子是我搬進來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你們隨便吃一點吧。”
方銳說完,順手拿起一塊牛乳糖果給官洪。她知道鍾海濤喜歡吃蘋果,轉身拿起一個蘋果,將皮削去後遞給鍾海濤,又給官洪削了一個。
吃完蘋果後,鍾海濤一邊擦手一邊說:“時間不早了,方銳,我和官洪過來,還有事要跟你商量呢。不說你可能也知道,就是關於舉辦文化節的時候,我們三分場拿出什麼文藝節目的事。”
接著,鍾海濤簡單向方銳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聽完鍾海濤的講述,方銳低頭略微沉思後,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提出來:“我也聽到不少單位的領導們談論過他們的想法。就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許多單位準備的文藝節目內容絕大多數是獨唱、合唱或是簡單的舞蹈等,要麼就是笛子、風琴獨奏,或是小品表演等,有新意的文藝節目並不多,有創意的節目更少了。如果能拿出幾個有新意或有創意的節目,當然是件大好事,畢竟是一線職工們的表演,不是專業劇團或是專業文工團的演出,不能要求太高了,場黨委也沒要求各單位都要拿出很高水準的文藝節目。可我們三分場就不同了,它可以說是我們五一農場金秋文化藝術節的發源地,不拿出一兩個像樣的節目恐怕說不過去的。同時,這次文化藝術節可能要舉辦三四天,如果三分場只是演唱幾首歌或是笛子獨奏,讓人感到並沒什麼特色的話,恐怕是不好向場黨委交代的!”
鍾海濤贊同地點點頭。
聽完方銳的講述,官洪卻在沉思起來。他想起了李山水當年參加抗洪搶險的事蹟,又想起他無私幫助自己和班組其他人員的事。於是,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的腦海裡形成了:能不能用散文詩的形式,將李山水當年參加抗洪搶險和這些年來始終堅持戰鬥在生產第一線,並無私幫助班組成員的事蹟寫出來,用身邊的先進典型人物事蹟教育身邊的人呢?
有了這個想法,官洪立即向方銳提出來。
“這確實是個好題材,場黨委也多次要求各單位,要用身邊的先進典型人物事蹟教育身邊的人。身邊的先進人物看得見,學得來,讓人信服。同時,場黨委舉辦文化節的最終目的,是陶冶幹部職工的情操,增強凝聚力,提高向心力,鼓舞士氣,振奮精神,為全場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作貢獻。如果能夠將身邊的先進典型人物事蹟用文藝表演形式表現出來,當然是最好不過的。到目前為止,還沒聽說過有哪個單位準備往這方面努力呢!”
聽了官洪的設想後,方銳贊同地說。
聽了官洪的設想和方銳的分析後,鍾海濤靈機一動:既然官洪能將李山水的事蹟搬上舞臺,自己的機車組長劉蘭蘭的事蹟雖然不是轟轟烈烈,但卻能夠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又是多年的先進生產者,也值得一寫呀?
於是,鍾海濤把自己的想法也說出來。
官洪聽了,連連稱讚。
方銳聽了,有點不自在地點點頭。
最後,鍾海濤、方銳、官洪三人共同擬下了節目方案上報給三分場:由林文蓉準備兩首歌,她唱的歌和五一農場其它分場以及非農業單位的歌手比較起來,確實更加圓潤動聽;由官洪執筆,將李山水的事蹟用散文詩的形式寫出來進行朗誦;由鍾海濤執筆,將劉蘭蘭的事蹟搬上舞臺。由方銳執筆,結合農場實際,用小品形式,將改革開放以來三分場帶來的新變化深層次展現出來。
看看天色已經晚了,鍾海濤和官洪起身準備回去了。
方銳連忙叫住了鍾海濤,官洪很知趣走出門外,並隨手關上了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