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大元順帝至正三年(第1/3 頁)
在這如今確切說來應是元至正三年之際,也就是說元順帝剛剛繼位不過短短三年罷了。此時的社會,尚且還未全然陷入那種混亂不堪、難以收拾的境地,距離那場轟轟烈烈、震撼人心的紅巾軍起義,尚有長達九年的時間跨度呢。
李行素暗自揣測著,估計接下來的這九年,恐怕絕非是老百姓能夠安然暢享安穩好日子的年頭,想必日子會一年比一年更為艱難,充滿著無盡的波折與困苦。
視線緩緩移向其他那幾封信件,同樣也是這位姓張之人寫給自己父親的。那些信件的日期,分別是至正二年的六月以及十月。
李行素心中暗自思忖著,大概是在自己的父母去世之後,這位張姓之人寄給自己父親的信,由於父親已然離世,這些信件便自然而然地被姑姑收了起來,而且姑姑似乎看都沒看一眼,就將它們放置在了這個陳舊的抽屜裡面。
李行素的姑姑沒有去看信,其中最為主要的原因或許是她根本就不認識字,倒並非是她不想去知曉信中的具體內容。畢竟,未經本人允許,就擅自把其他人的信拿去看或者找別人幫忙看,按照當時的法律規定來說,那絕對算是一項不輕的罪責呢。
李行素輕輕地從第一個抽屜中拿出了一把略顯陳舊的剪刀,他的動作極其輕柔,彷彿生怕驚動了什麼似的,緩緩地將信封的頂部剪下窄窄的一條。隨後,他又小心翼翼地掏出最早的那封至正二年六月的信件中的信紙,這張信紙僅有薄薄的一張,看上去竟有些許脆弱。
只見那信紙上用繁體行書寫著:
啟先兄臺鑑:
信紙上的字跡龍飛鳳舞,透著一股古樸的韻味。
啟先兄臺鑑:
近聞蘇州府發生瘟疫,不知兄臺安否?如疫情嚴重,兄可到蔽莊暫避鋒芒。近日本小弟初至太湖縹緲峰拜了名師,尚在上山修煉,暫時未能前去探望,見諒。如不棄前來蔽莊,小弟已經交代內人,內子自會照顧汝等起居,不必客氣,小弟只是略盡地主之誼而已。前次之際弟夫妻與兩個胞弟張士德和張士信前去拜訪,叨擾數日,蒙兄嫂接待,無微不至,至今無以回報。
盼復。
士誠敬上
就在這時,李行素突然間驚覺到,自己的記憶力似乎相較以往有了極為顯著的提升!
曾經,儘管他在市重點高中實驗部是名列前茅的優秀學生,每年都能榮獲三好學生的稱號,然而記憶力卻並非是他所擅長的領域。相反,他的優勢更多地體現在出類拔萃的理解力上,這也正是他選擇理科的緣由所在。
但是,令人詫異的是,這次他竟然僅僅看了一遍書信,便將其內容完整且清晰地銘記在了心中,無需再看第二遍。
這個驚人的發現讓他深感震撼,與此同時,內心也不禁湧起了一絲懊悔之情。如果沒有穿越這一變故的話,憑藉著如今這般卓越的記憶力,他在學校裡面必然能夠遊刃有餘,考取清華北大或許也會是輕而易舉之事。
只是當下身處此地,他不禁心生疑惑,這種超強的記憶力究竟能否派上用場呢?這是否是因為他高中之前可能存在用腦過度的情況,曾經出現過考試時腦子一片空白的狀況所導致的呢?或者是被那兩兄弟打壞了腦子所造成的?還是因為穿越所引起的呢?然而,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了,關鍵的是自己現在已經不再是原來的自己了。
李行素在高中的時候並不是很喜歡歷史,而且由於高考也不會考到,所以他並沒有花費過多的精力在這上面,但是作為一個聽話的好孩子,為了能夠獲得 A 級評價,為了能拿到三好學生,他也非常努力地去背誦過歷史資料。關於元末明初農民起義的歷史他記得的還不算少。
這是張士誠寫給自己父親的信,這個張士誠不知道是不是元末明初的起義將領之一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