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2/5 頁)
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似乎從來沒聽說狀元有並列的,那若是有人同分該如何是好呢?
又想起某一世的太祖趙匡胤,曾讓兩位並列第一的才子當場展開搏鬥,打贏的就是狀元。不由得暗笑,若是自己和別人走到這一步,定能輕鬆取勝,萬不至於那麼狼狽。
這倒也不是林甫心大,而是古人太會繞彎子,題目的考法出法都太有想象力,讓他也不由得走了神,想起了一些前世科舉的段子。
這邊眾考生都是苦思冥想,抓耳撓腮,林甫這答題答的總是笑出聲來就格外引人注目。
眾考生當然沒有這個精力分心多想,可監管考場秩序的諸位大人都在百般聊賴之中,自然而然就對他起了興趣。
第二十九章 入春闈(中)
春闈會試要考三個三晝夜,除去兩次換場那便是九天七夜。其中題量其實不算多,只是答法在穿越人士看來是在有些迂腐。
這考的八股文,由固定格式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且要用昔日聖人的語氣口吻說話,平仄對仗,不可用風花雪月的典故褻瀆聖人。
這本是議論文的一種格式,但自從成了科舉必須採用的格式之後,就成了學子們深惡痛恨的東西。況且近年來出題總是擷取拼湊聖人語句,就如林甫剛剛答的那題“君夫人陽貨欲”,如此拆解經書語句拼湊出題,實在是在為難廣大考生。
這科舉當中許多的帖經墨義,也就是填空題和簡答題就已經極其耗費學子們的精力。因為科舉可不會給考試範圍,若想要一次高中那四書五經都是要熟讀熟記的。
不僅範圍大,考法也是陰損的緊。林甫本以為前世的試卷已經足夠為難廣大學子們,卻不曾想比起這春闈會試倒是差得遠了。
就比如此題帖經,要你填出經書原文當中此題所在位置的前後文。本只是前世都很常見的填空而已,而古人的考法卻是比某一世下三路太多了,此題帖經就僅僅一個字,《二》,想必這出題人是極二的。
所幸穿越人士附贈了過目不忘的本領,但在四書五經中檢索這個二字也是吃力至極。這豈止是在割裂經文出題,這特麼的就剩一個字了好不好?
穿越人士只是檢索了一本書,含有二字的就有一十三句。後來終於苦思冥想,得出了結論,這《二》題應當指的是。
“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飢,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之所以鎖定此句,是因為此句當中的二乃是單獨成句的,這在今人看來倒也稍微能夠解釋得通。可古時候的經書上是沒有標點符號的,弄懂這經書如何斷句稱之為名句讀。
敢情不僅四書五經要背,這標點符號要加在什麼位置也要精確地掌握,否則這《二》題便是答不上來。
林甫想到此間的學子不僅要被這種坑爹題目所折磨,就算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搞不好還要被權貴遞的條子輕鬆抹了去,黯然回鄉再讀三年,就不由得感覺很是滑稽。
帖經墨義這種基本題就如此陰損坑爹,文體形式又多有限制,再加上國之大比春闈會試三年一次。中榜與否可能直接決定一個學子的命運,這樣來看的話,這些林甫看來不多的題目要考三個晝夜也就算不上是多奇怪的一件事了。
正答著,時間便接近了正午。豔陽高照,溫暖的陽光瀉進窄小寒酸的號舍當中,總算是少了幾分寒意。
林甫覺著寫起字來舒服流暢了許多,驀地想到自己就算早早答了題也不可以交卷,而這書法也是計入評判標準當中的,便放下筆來運動了一下身子,搓暖了手再提筆繼續。
作為一州解元的林甫有一個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