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5 頁)
知青的地方,山還是那樣的山,人還是那些人,農村還是如此的貧窮。這又咋個行呢?我們黨,打天下靠的是農民,建設新中國還要靠農民,但是新中國成立這麼多年來,農民仍然很貧窮。在這種情況下,應當還利於農民。
我追問一句,是“還利”,不是“讓利”?
冷剛說,對,是“還利”,不是“讓利”。因為這個“利”,本來就是農民的。我們黨是離不開農民的,可以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農民就沒有共產黨”。不把農民的問題弄清楚,不把農民的事情擺擺平,執政黨的基礎是夯不實的。你建設現代化也好,建設綜合國力最強的國家也好,構建和諧社會也好,建設小康社會也好,“三農”問題不解決,你整啥子都整不成。
我說,話是這麼講,問題是有沒有辦法。
冷剛說,所以到了2003年3月份,春城書記就把雙流、都江堰、郫縣、大邑、龍泉五個區縣的領導幹部叫到一起,談了四句話:“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綜合運用各種政策措施,切實加快城鎮化程序,進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春城書記要我們領會四句話的精神,回去進行試點工作。
我知道這四句話。這四句話,在李春城2003年8月黨代會的報告中表述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綜合運用各種政策措施,切實加快城鎮化程序,加快農村居民轉變為城鎮居民的步伐。”後來,它又濃縮為兩句話。先是提“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城市化程序”,2003年10月到現在(2005年8月)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所謂“統推”的來歷,大致如此。
但問題不在於或並不完全在於話怎麼說,更在於事怎麼做。雙流和都江堰、郫縣、大邑、龍泉四個區縣一樣,是要打頭陣的。領得將令的冷剛,究竟怎樣不負厚望?一馬當先的雙流縣,又究竟怎樣破門而入?
。。
尋找突破口(2)
冷剛說,這個事情,開不得玩笑,打不得馬虎,先得想清楚了再做。過去我們很多事情,決心不能說不大,力度也不能說不強,但是效果不佳,可以說是“投入不少,動作不小,解決不了”。為啥子呢?就因為沒有想清楚。比如扶貧,在我看來是越扶越貧,錢沒用到關鍵地方嘛!所以回到縣上,我們領導班子就開始著手研究這個問題。首先是從農村著手,把農村問題的關鍵抓住。
我問,你們認為農村問題的關鍵是什麼?
冷剛說,是農民與土地的關係沒有處理好。作為雙流縣來講,第一輪承包和第二輪承包,南方和北方不一樣。我們農民是按照平均主義大鍋飯的思想來進行分配的,好壞均攤,肥瘦搭配,因此承包的土地是零星分散的。比如煎茶鎮老龍村九社的一戶農民牛澤成,一家四口人承包土地12畝,分成46塊,最小的一塊栽不下三窩苗。土地的零星分散制約了農民增收,無法進行規劃種植,無法產生規模效益。我們農民的素質本來就不高,對市場的應變能力非常差,如果還地少人多,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就非常困難,農民增收就非常緩慢。你想嘛,一畝地養十個人,和十畝地養一個人,哪個效益好,吃得飽?就是瓜兒(傻子)也算得清。我們成都的情況是什麼呢?全市農民的人均耕地面積是畝,你就是種黃金也富裕不起來!
我問冷剛,你的意思是說,要解決“三農”問題,實現農民增收,就必須徹底改變農民和耕地面積的比例,減少束縛在耕地上的農業人口?
冷剛斬釘截鐵,對,必須“精簡農民”!
精簡農民?從來只聽說過精簡機構、精簡幹部,沒聽說過精簡農民的。於是催他快講。
冷剛說,我們的想法,就是要把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進入第二、第三產業,他們才能富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