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混沌的時代——第十章:歷史的拐點(5)(第2/5 頁)
詔書中除了中樞諸相一一列名之外,許多地方使相地大名和官號也列置在左。其實這些簽名都是中書門下省的舍人們根據中央和地方使相相職的排列順序代簽上去的。其次序依次為中書令第一,侍中第二。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三,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四,三司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五,地方軍鎮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列名在其後。
以半年前加封折從阮為三鎮節度使加侍中銜地正式制書為例,從右到左依次是中書令馮道,朔方節度使兼中書令馮暉,彰武節度使兼侍中高允權,樞密使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範質,中書侍郎判三司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谷,澶州刺史鎮寧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郭榮,有大大小小八位宰相具名。其中地位最尊崇的是列名首位的四朝宰相馮道,權力最煊赫的是身兼樞相兩職的當今皇帝的親密戰友副統帥王峻,身份最特殊的則是列名在尾的太原侯皇子郭榮。
實際上,這道詔書上真正親自署名的只有王峻、範質和李谷三位宰相,馮暉、高允權和郭榮均由中書舍人代署,馮道因為年老體衰,被皇帝特許三日一至中書門下,因此也由舍人代署。
如今再要發這樣的詔書,在馮暉之後和高允權之前,就要再加上由中書舍人們代署的三
使侍中折從阮的名字了。以這種格式發出的詔書才正式制敕。
從汴梁傳來的訊息。折從阮知道此刻樞密使王峻正在留守汴京,皇帝身邊只有馮道和範質兩名宰相。而這份詔書只簽了馮道地名字,卻並不曾有範質的具名,其中意味,頗不尋常。
一種可能是,這份密詔確實是密詔。只經過了郭威和馮道兩人的手,其餘相臣皆不知情。
不過折從阮知道,馮道雖為首席,卻並不掌印,真正掌印者恰恰是那個沒有列名其上的範質。
—
那麼就有第二種可能,範質不具名,僅僅是個障眼法,是為了表示諸相平等。這份秘旨真的是秘密到了除馮道之外的所有宰相均不知情地地步。
而馮道的特殊,是天下皆知的事情,其餘諸相均不能與之攀比。
這麼簡單的一道詔書上,卻隱含著這麼多不為人道的門道,看來為了解決延州的問題,皇帝和中書的幾位宰相還真是頗花了不少心思。究其內裡,皇帝的這道詔書不但要避開已經成為本詔核心人物地高允權,還要避開如今權勢熏天炙手可熱的王峻,這才是這份詔書的真正用意。
折從阮不動聲色地將詔書收了起來,笑著對張永德道:“陛下和馮令公的信任。老夫頗為心領,不過延州如今局面穩定,這便宜行事四個字,似乎暫時派不上甚麼用場了……”
張永德看著折從阮,輕輕笑了笑:“三日後,末將便將起程。取道慶州前往靈州。這一遭末將並非單純為了延州之事而來,陛下給末將的墨敕中說得清楚,延州之事,末將唯侍中馬首是瞻!”
“靈州?馮家出了甚麼變故?”折從阮眉頭皺了起來。
張永德嘆道:“西北那位馮令公,如今病得厲害,幾個兒子鬧家務,爭搶得十分不像話。馮令公給陛下寫了一封信,請朝廷出面仲裁。侍中知道。馮令公乃是陛下的布衣之交,這些內務總要幫他料理清爽才好!”
靈州的朔方節度使陳留郡王中書令馮暉乃是西線牽制定難軍的重要力量,其作用遠比延州的彰武軍要大許多,關中藩鎮對馮家軍的評價也普遍比高家軍高上很多。如今馮家卻生起了內亂。折從阮心中更加擔憂起來。
在全面牽制乃至絞殺党項定難軍地這盤大棋當中,原本微不足道的李文革正在逐漸變成一顆舉足輕重的重要棋子。
“抱一何時回汴梁?”折從阮問道。
“總是下個月的事情了……”張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