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時光流逝(第1/2 頁)
周衛國家,廚房。
“我是真沒想到,這麼大的事兒,以達能瞞著我們。”
“找了那麼遠的一個,小學都沒畢業,你說他們能有共同語言嗎?一個堂堂大學生,未來的國家幹部居然娶了個食堂大師傅。”
林瀚猜的不錯,李淑芳正和周母抱怨。
周母看著心煩意亂的妹妹,也只能勸解。
“以達也許有自己的難處,再說了,隔這麼遠不也是怕你們擔心嗎。”
“是啊,二姨,說不定您明年就能報上孫子了。”
大嫂也是及時跟上。
“假如以達真的把人拋棄了,自己跑回來,那你就高興了?”
“我!”
李淑芳當然不能這麼說,那樣的男人不是給林家丟臉嘛。
可是她打著林瀚的名號好不容易把林以達調回首都,進了部委。
半個月後,在給林以達接風洗塵的聚會上,周衛國見到了傳說表嫂。
這個時代典型的女性代表,吃苦耐勞,勤儉持家,在大家都在場的時候,又只知道低頭幹活。
看著意氣風發的林以達,周衛國就感覺到這兩個人的婚姻不會從一而終。
林以達在四川當知青的時候,由於家中的緣故,必然是謹小慎微的,如果有人在那個時候能伸出橄欖枝,想必沒人會拒絕的。
在那種環境下,一個微笑,一勺菜都對他很重要。
吃飽飯,活下去,才是林以達的當時的追求。
現在嘛,只希望正氣的林司長能鎮的住他。
又一次的聚餐結束後,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的上學。
時光如逝,轉眼間1978年就要結束了。
年底的時候卻有幾件大事發生。
78年12月的一個冬夜,18戶身著破衣衫的村民,擠在一間茅草房裡,莊重的按下了自己手印。
小崗村的1000多畝田就這樣分到了每一戶農民家裡,直到次年春天,縣裡的領導陳庭元才聽說這個小村子的“出格”舉動,他驚出一身冷汗。
而在當時,誰也沒有想到。
偷偷起步的“小崗村模式”在第一年就迎來了大豐收:農民實現了“一季翻身”“一年翻身”,整個生產隊糧食總產量達到歷史高峰。
一舉結束吃國家救濟糧20多年的歷史,並首次歸還國家貸款800元。
而在後世,小崗村其實並不富裕,這也讓人感到尷尬。
“一年越過溫飽線,三十年沒過富裕坎。”
在2010年的前後,合作社再次出現在小崗村。
也許家庭承包責任制能讓當時的人們吃飽飯,卻不能讓人吃好飯。
周衛國看著Gpt4上的資訊,不勝唏噓。
“那訊息啥時候能傳過來呢,我表叔在通縣周家村當村長呢,如果能及時分地就太好了。”
“下一件大事兒,是不是與知青回城有關了?”
Gpt4:“是的,1978年末,許多青年到雲南上山下鄉,插隊落戶的知青在某地聚在一起。他們向上反映了他們上山下鄉的狀況,要求回城。”
“這批青年大多為初高中學生畢業生,經過多年勞作已經成為二十幾歲的年輕人。
在偏僻遙遠的地方,用著比較落後的農耕方式進行著農業操作。他們生活比較困苦,種出的糧食難以解決自身的吃飽飯的問題。
繁重的勞動使他們幾乎每人都得了疾病,但也無從醫治。
所以出現了一些不好的事件。”
“你說的只是一方面吧,難道所有人都是能吃苦耐勞的?”
“就拿棒梗來說吧,偷盜村民財務,甚至還有人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