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第2/3 頁)
如沈丹熹預料,崑崙君將山主試煉一事又壓制了五日,最終還是顧忌崑崙上下愈演愈烈的呼聲,同意重啟閬風山山主試煉。
閬風山的祭祀臺位於群宮之上,由閬風山上白石砌成,共三層高。平日裡,山霧環繞,這一座祭祀臺消融在山霧裡,讓人尋不到蹤跡。
只有在重要祭祀活動時,由崑崙祭司手持玉圭,經過繁複的祭禮儀式,行開山唱禱,才會顯現於世。
祭禮進行到一半,山霧往此處聚來,白石祭臺自霧中緩慢成型,山霧便也越發淺淡。
崑崙君斂眉肅目,親自踏步走上祭臺,登上最高一層。
沈丹熹跟隨在他身後而上,停步立於祭臺左側,她身穿一襲流光錦緞裁製的白裙,外罩一重緋色的輕紗,臂間飄帶無風自揚,長身玉立,目不斜視地看著臺中石碑。
殷無覓站在祭臺右側,同是一身白色衣袍。
經過一個月的閉關療養,有扶桑仙果,再加上崑崙君相助,他心口那道傷及本源的重創看上去已完全好了。
兩人郎才女貌,天人之姿,像這樣一同站在祭壇上時,看上去異常般配。
這也是大婚之後,神女與殷無覓兩人,首次同時現身於人前,引來不少人探究的目光。
祭臺正中,閬風山碑現世,碑身似一座小型的山岩,嶙峋險峻,碑面刻“閬風”二字。
不同尋常的是,此時此刻,山碑頂上斜放著一枝桐花,淺綠色的葉脈上尚淌著晶瑩露珠,一簇簇的白色小碎花在枝葉間開得嬌嫩又熱鬧。
桐花枝的樹皮上環繞著一圈閃亮的銘文,就是這一圈銘文讓它離開樹身而不枯不敗,花開得依然同還在樹梢上一樣燦爛。
銘文末尾綴著一個靈印,一個顯眼的標記,出自於崑崙的神女,沈丹熹。神女的靈印標記,崑崙上下,很少有人會不認識。
臺上祭司,臺下神官,皆看到了那一枝開得燦爛的桐花,也看到了桐花枝上那一個顯眼的標記。
眾人神色各異,目光往殷無覓身上聚去。
殷無覓亦盯著那一枝桐花,心裡明白,這大概是神女殿下給他的一個下馬威。
在正式加冕成為閬風山主前,他無權私自登上祭臺,正式接受加冕後,他的仙元已
() 經被剖離,身受重傷於澧泉療養,連鎮山令都難以調動,哪能有空暇來這一處祭臺。
但在名義上,他依然是已受過加封的閬風山主,卻連有人私自登上了祭臺都不知曉。
這一枝桐花,就像是一記響亮的耳光,抽打在他這個名不副實的閬風山主臉上。殷無覓轉眸往沈丹熹睨去一眼,後者眼中映著那一枝桐花,眉目飛揚,肆無忌憚。
從始至終,沈丹熹連一個眼神都未分於他身上,她渾身冷銳的氣場在他們之間劃下鴻溝,似乎連看他一眼都覺髒汙。
之前,殷無覓會為她的無情而痛苦,現在,逍遙丹抑制了他的負面情感,他已不會再輕易被她的一個眼神刺傷。
再次站到神女身邊,殷無覓終於維持住了自己的體面,對於神女的挑釁,回以一個滿是縱容和寵溺的微笑。似向眾人表明,他對神女的感情依舊,神女私自登上祭臺,也是經他允許的。
祭祀臺中的場景透過懸立於兩側的明鏡錄影轉送至天墉城中。
天墉城中心的廣場,矗立一塊三丈見方的影玉,影玉通體雪白潤澤,切面平整而光滑,其內顯示出的影像,正是閬風山祭臺之景。
天墉城眾人擠滿了廣場,從天到地,幾乎塞滿每一處空隙。
漆飲光分出一縷元神捏做巴掌大的麻雀,把羽毛都快擠禿了,也沒能成功擠入進去。
這樣的盛況,他上一次有幸得見,還是當年被處以剔骨之刑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