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朕要打死他!(第1/4 頁)
趙駿渾然不知道自己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一騎絕塵。
他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起了范仲淹慶曆新政失敗的主要原因、客觀原因以及為什麼會受到幾乎整個士大夫階層的抵制。
歸根到底,范仲淹改革的十條當中,有五條都是針對冗官問題,剩下五條,才是富國強兵和厲行法治。
所以他主要改革方向還是三冗之一的冗官問題,想要透過裁減大量人浮於事的官員,精簡機構,加強效率,來達到節省財政、澄清吏治的目的。
但還是那句話,這麼做觸動的是整個士大夫階層的利益,作為利益失去者,他們自然要聯合起來貶低新政,把范仲淹踩到土裡去。
如果宋仁宗有魄力的話,就算是得罪了士大夫階級,手裡握著兵權,他們也翻不起什麼風浪,該被裁員還是得被裁員。
可宋仁宗搖擺不定,聽風就是雨,漸漸對范仲淹不信任,使得改革失去了最高統治者的支援,黯然落幕。
這就是趙駿為什麼會認為慶曆新政失敗的最大原因是宋仁宗。
事實上這次改革對大宋非常重要。
要知道宋朝官員數量是漢代的六倍,唐朝、明朝的兩倍,並且往往很多官員都身兼數職,有寄祿官、職事官、散官、勳官、貼職、爵位等等,每一個職務都能領一份工資。
所以看似宋朝官員只是唐朝明朝的兩倍,可如果按照身兼數職來算的話,那麼官員數量比唐朝明朝多個三倍不止。
而且他們的工資普遍比其它朝代都高,如跟明朝官員比,宋朝低階官員俸祿是明朝同級官員俸祿的五至十倍以上,宰相級別甚至能達到百倍差距。
同時宋朝官員數量太多,而部門又少,導致大量官員被授予虛職,官員沒有實權,加上各部門機構臃腫,辦事效率極為低下,很多官員領著高額的工資,每天無所事事,純粹浪費國家財政。
所以要是范仲淹真的能解決冗官問題,裁減掉一半的官員,那麼朝廷每年的財政支出,將減少千萬貫以上。
這筆錢對於目前每年軍費開支達到四千萬貫以上的大宋來說,無疑是筆鉅款。
除此之外,范仲淹也想改革兵制和法律。
要是能把冗官問題解決,再改革兵制,減少軍費開支,那麼大宋的財政將會無比健康,有錢有軍隊有底蘊,北宋歷史至少能延長一百年以上。
可連冗官的問題都解決不掉,更別說冗兵冗費的問題。因此范仲淹改革僅僅持續一年零四個月就被叫停,可謂草草結束。
而相比之下王安石改革雖然問題多多,造成動盪和後果都不小,可持續時間非常長,長達十五年之久。
就是因為王安石有宋神宗堅定不移地支援,直到宋神宗去世,改革才被迫終止。
“所以總結來說,就是趙禎這貨,讓范仲淹沒辦法完成改革。”
趙駿拿慶曆新政和王安石變法綜合對比,說道:“國家的改制一定要最高權力者堅定不移地完成,除非是錯的,像王安石變法那樣。可惜范仲淹方向對了,得不到支援。王安石是方向錯了,卻得到了支援。”
這句話說完之後,趙禎臉色複雜,萬萬沒想到,慶曆新政失敗的源頭,居然是他。
范仲淹看了他一眼,默不作聲。
畢竟是皇帝,他再怎麼樣,也不可能不滿。
所以沉默許久,范仲淹才問道:“為什麼說我......范仲淹的方向是對的,王安石的方向是錯的呢?”
“因為吏治!”
趙駿斬釘截鐵地說道:“偉人曾經說過,王安石是一個脫離實踐的理想主義者。青苗法在構思上應該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那它為什麼會失敗呢?原因在於吏治太差!”
“宋朝雖然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