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第2/4 頁)
即《資暇集》,唐李匡文撰,《新唐書&iddot;藝文志》著錄三卷,內容系考訂古物,記述史事。《辯疑》,即《辨疑志》,唐陸長源撰,《新唐書&iddot;藝文志》著錄三卷。據《說郛》所收佚文,內容系辨明釋道二教神怪靈驗說的虛妄。據《新唐書&iddot;藝文志》、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ldo;辯&rdo;均作&ldo;辨&rdo;。
〔41〕《家訓》即《顏氏家訓》,北齊顏之推撰,《舊唐書&iddot;經籍志》著錄七卷,內容以講述立身治家之道為主,兼及考訂典故,評論文藝。《世範》,即《袁氏世範》,宋袁採撰,《宋史&iddot;藝文志》著錄三卷。《勸善》,《宋史&iddot;藝文志》著錄王敏中《勸善錄》六卷,《郡齋讀書志》著錄周明寂《勸善錄》六卷,明沈節甫輯《由醇錄》中有秦觀《勸善錄》一卷。此處指何書待考。《省心》,即《省心雜言》,宋李邦獻撰,《宋史&iddot;藝文志》著錄一卷。以上三書均系講述立身處世之道。
〔42〕《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永瑢、紀昀奉命纂修《四庫全書》,曾將抄錄入庫和抄存卷目的圖書,全部撰寫提要,共二百卷。收正式入庫書三四七○種,存目書六八一九種。紀昀,字曉嵐。參看本書第二十二篇。
〔43〕如淳三國魏馮翊(治所今陝西大荔)人,官陳郡丞。曾為《漢書》作注。引文見《漢書&iddot;藝文志》注。
〔44〕《西京雜記》《舊唐書&iddot;經籍志》、《新唐書&iddot;藝文志》題葛洪撰,參看本書第四篇。
〔45〕《山海經》作者不詳,參看本書第二篇。《穆天子傳》,晉代從戰國魏襄王墓中發現先秦古書的一種,參看本書第二篇。《神異經》,舊傳漢東方朔撰,已散佚,今存輯本一卷,參看本書第四篇。
〔46〕《逸周書》即《周書》,連序七十一篇。
〔47〕王圻字元翰,明上海人。曾任陝西布政使參議。所撰《續文獻通考》,共二五四卷,分類記載南宋嘉定至明萬曆初之間典章制度的沿革情況。關於《水滸傳》的記載,見該書卷一七七《經籍考》傳記類。
〔48〕高儒明涿州(治所今河北涿縣)人。武弁出身,喜藏書。
所撰《百川書志》,二十卷,系其藏書目錄。該書史部野史類著錄有《三國志通俗演義》、《忠義水滸傳》。
〔49〕錢曾(1629‐1701)字遵王,清常熟(今屬江蘇)人。他藏書甚多,所撰《也是園書目》,十卷,分經、史、子、集、三藏、道藏、戲曲小說七類。該書戲曲小說類通俗小說部分,著錄《古今演義三國志》、《舊本羅貫中水滸傳》、《黎園廣記》三種;宋人詞話部分著錄《燈花婆婆》、《種瓜張老》、《紫羅蓋頭》、《女報冤》、《風吹轎兒》、《錯斬崔寧》、《小(山)亭兒》、《西湖三塔》、《馮玉梅團圓》、《簡帖和尚》、《李煥生五陣雨》、《小金錢》、《宣和遺事》、《煙粉小說》、《奇聞類記》及《湖海奇聞》十六種。
〔50〕都察院刻本據明周弘祖《古今書刻》上編,都察院項下列有《三國志演義》和《水滸傳》。
第二篇 神話與傳說
第二篇神話與傳說
志怪之作,莊子謂有齊諧,列子則稱夷堅,〔1〕然皆寓言,不足徵信。《漢志》乃雲出於稗官,然稗官者,職惟採集而非創作,&ldo;街談巷語&rdo;自生於民間,固非一誰某之所獨造也,探其本根,則亦猶他民族然,在於神話與傳說。
昔者初民,見天地萬物,變異不常,其諸現象,又出於人力所能以上,則自造眾說以解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