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國際形勢的變化(第1/2 頁)
轉眼間,1940年,這期間又有許多大事發生。
首先是汪偽國民政府(1940年3月30日—1945年8月16日),又稱汪偽政權等。
是抗日戰爭期間以汪精衛(本名汪兆銘)等投靠日本的中國國民黨黨員為首建立的政權。
其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為名,實際上則是日本在侵華戰爭期間扶持的傀儡政權之一。
1938年12月8日,汪精衛託詞到昆明進行演講,按預先策劃好的叛國降日路線,先飛到“雲南王”龍雲管轄的昆明,再轉飛越南河內。
12月18日,汪精衛夫婦和曾仲鳴﹑周佛海等逃離到越南河內後,發表降敵“豔電”。
1939年4月,由日本特務秘密護送汪等進入上海。
1940年3月30日,南京舉行所謂“國民政府”還都儀式,正式成立傀儡政權,汪精衛擔任該政權的“國民政府”代主席兼行政院院長,周佛海、李士群為主要成員。“
汪偽國民政府”一度遙奉重慶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為主席,汪精衛任“國民政府”代主席兼行政院院長。
1943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在重慶車禍身亡後,渝方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擔任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同時在南京\"轉正\"。
1944年汪精衛在日本病死,陳公博繼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16日,偽“國民政府”宣告解散,以陳公博為首的一批漢奸頭目先後被處決。
同時開展和平建國運動。
1940年3月30日,南京舉行“還都儀式”,併成立“南京國民政府”,代主席兼行政院院長汪精衛發表《和平建國十大政綱》,成為中國頭號大漢奸。
日本政府則表態:“給予全力協助和支援。”
汪偽政權名義上合併了長三角地區的“中華民國維新政府”、華北地區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和內蒙古一帶的“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實際上能有效管轄的只有華東、華南、華中的部分地方。
而且,日本方面最初反對汪精衛建軍,他只能接收一些原有的偽軍部隊。
不過,後來日軍戰事吃緊,就開始大力扶持汪偽部隊為其分擔壓力。
汪精衛的偽軍號曰:和平建國軍。至1945年日本投降時,汪偽軍隊已達60餘萬人,編為1個直轄軍、7個方面軍和其他海軍、空軍、保安隊等,參加過中共一大的陳公博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同時,日本開始實行南進戰略。
1940年4月15日,日本外務省發表宣告,宣稱“日本與東南亞諸國及南洋地區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日本政府對這一地區的任何變化,不能置之不理”。
決定南進:到了1940年,日本決定放棄北進,選擇了南進政策。
究其原因,是日本國力軍力、大國關係演變及形勢變化等因素共同促使的:首先,是日、德、蘇三國關係及演變,最終打消了日本進攻蘇聯的想法。
日俄戰爭及九一八事變後,沙俄及後來的蘇聯勢力基本被逐出中國東北,日本很清楚這個北方大國不會善罷甘休。
所以,日本一直視蘇聯為其大陸政策的最大威脅,其在東北長期維持規模龐大的關東軍,就是為了進攻或防範蘇聯。
一戰後,德國在20世紀30年代迅速崛起,蘇聯成為日、德兩國共同的威脅和敵人。
日本自知實力不足,便與德國於1936年11月25日簽訂了《德日防共協定》,以共同對付蘇聯。
可讓日本萬萬沒有想到的是:1939年8月23日,為了聯手瓜分波蘭,德國瞞著日本與蘇聯秘密簽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