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第1/2 頁)
現在,判別真假「莎士比亞」的關鍵,就是在傑出、敏感的天才詩人與帶著假面具的真名可能叫「莎士比爾」的人之間,做個區分。
想想下面幾個例證:南安普敦伯爵給了那個叫「莎士比爾」的人1000英鎊;那件顯然起自吹自擂作用的傳令官服;還有「莎士比爾」擁有劇院十分之一的股份,而事實上劇院的真正主人是安東尼·培根先生。這一切都使一種結果浮出表面:「莎士比爾」的個人財產在一點點增加,培根的財產卻一步步損失,這形成鮮明對照。培根越來越需要金錢,而斯特拉特福鎮的那位威廉·莎士比爾卻逐漸成為那個偏僻小鎮裡的有錢人,雖然還不能稱作顯貴。1597年,這位威廉·莎士比爾在斯特拉特福鎮買下一塊相當大的地方。他想把這地方重新改建一番。他又另外接地兩處,並開始做起了麥芽生意和放貸業務。8年前,這小子離家到倫敦時,可是身無分文啊。他做得太好了,令人感到吃驚與不解。因為這一切來得太容易了!他只要保持沉默,並有足夠的機靈勁,來化解別人提出的不當問題就可以了。
這個莎士比爾先生是從沃裡克郡直接到倫敦的。在老家時,他的生活相當窘迫,所受教育不過區區三到四年,而且是在鄉村裡接受的教育。
我們假設他真的已經寫出兩首古典風格的長詩《維納斯和阿多尼斯》和《魯克麗絲受辱記》,他到倫敦之後,人們把幾齣相當受歡迎的成功作品都安在他的頭上,有些劇目所依據的故事那時還沒有翻譯成英文,如《雅典的泰門》和《奧瑟羅》。這些都是外國故事,劇作者從中汲取一些情節,為己所用。可以說,任何一個約翰·福斯塔夫爵士,面對這一切都會感到頭大的。
約翰·福斯塔夫爵士這個人物已經被清晰準確地描繪出來,除哈姆雷特以外,約翰·福斯塔夫爵士是所有虛構人物中最為真實的人物。將哈里王子代表弗朗西斯,再拿約翰·福斯塔夫爵士比喻假面的莎士比爾,我們就會發現,在他們之間有一種強烈的對比,一個充滿了智慧,而另一個則滿嘴粗俗的笑話。
歷史劇中包括《亨利四世》,故事主要圍繞某個歷史事件展開。但這些主題卻都不是伊莉莎白時期觀眾的興趣所在。劇中小丑約翰·福斯塔夫的滑稽可笑彌補了一切。觀眾都愛看這個人物。女王也喜愛這個人物。伊莉莎白女王很有可能在1596年的聖誕節前後,觀看了《亨利四世》上篇。她對約翰·福斯塔夫這個胖乎乎的騎士非常著迷,她跟自己的表兄亨茲頓貴族說,她想看到一出老惡棍陷入愛情的劇。亨茲頓是弗朗西斯的資助人之一,於是,他很快就聯絡上了「莎士比亞」。「莎士比亞」隨即開始創作,好滿足女王陛下的要求。《溫莎的風流娘兒們》就是這種背景下催生出來的產物。
批評家們都認為,《溫莎的風流娘兒們》創作時間不超過三個星期。整個劇情沒有任何嚴肅內容,也是整整36部劇作中惟一一部不涉及貴族主題的劇作。它主要寫中下階層人群的故事。弗朗西斯顯然盡了全力,以使全劇的主調聽起來很像威廉·莎士比亞這樣的人所寫的東西。他使用的語言淫猥但還算得體,他使全劇充滿女王喜歡的那種喜劇情節。
據我們所知,女王伊莉莎白看了這齣劇,喜出望外。不過,她也有點心存疑竇。從多納利密碼故事中,我們得知,弗朗西斯收到一條相當具有摧毀性的訊息:女王問了不少關於這個叫「莎士比亞」的人的問題。更確切地說,是羅伯特·塞西爾先生早有覺察,並試圖讓女王相信,真正的作者是弗朗西斯。
弗朗西斯隨後這樣寫道:
「聽到這個訊息後,心底感到沉重,內心充滿了恐懼與羞愧。我已經看到了自己徹底被毀滅時的情形。我深深知道,如果那個叫莎士比爾的傢伙真的因為害怕而挺不住的話,那他將……成為那個狡猾狐狸塞西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