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第1/2 頁)
他花錢將塾堂隔壁的院子買了下來。這段時間一直跑東跑西,其實也有這個原因。
他想要把隔壁的院子改造成學生宿舍,專門收容讀書人的那種。
松澗塾堂雖說是在鎮上,其實離府城不遠,搭馬車半個時辰就能到,每到鄉試,府城的客棧爆滿,也多有士子到此租房。傅夏南參考了自己原世界的一些點子,想要開辦一個類似k書中心跟學生宿舍那樣的地方,讓自己的恩師總管。
這樣一來,不但可以給恩師一個跟他人交流的機會,也能一舉解決教師、學生來源的問題。更甚者,還能發展出一個龐大的人脈網。如果順利,莫說林家,就是地方父母官也得看李夫子的臉色。
或許是因為李夫子本身的號召力,也可能是因為大家更樂意跟一個官員搭上點關係,所以松澗雅舍的開辦異常順利。傅夏南稍微取材了他原本世界的一些點子,例如每個月發放定量墨條跟紙張,毛筆跟硯臺則需要自行購買。
公共空間的燈燭在一定時段內是免費提供的,雅舍內有門房、廚娘、管事、跟幾個負責粗使的僕役跟幾個待命的小廝。打掃做飯洗衣服都用不著動手,雖說所有資源都是公用,對一些家境一般般的學子來說,已經是非常好的條件了。
住宿費按季收取,價格還算公道,不算便宜,但也不貴。其中還保留了兩個工讀名額,可以在雅舍裡抄書、分配物資、整理手抄本,分類書籍,整理公共空間的書架與書桌、到隔壁塾堂兼任講師……等等以減免住宿費。
傅夏南將隔壁的院子前門兩邊倒座打通成兩個大間,可以用來會客以及充作食堂。正堂三間打通,裡面放了書桌書架,專門提供大家讀書寫字所用。左右原本各有三間廂房,隔成了六間,裡頭只放一桌一椅一床一櫃。轉角的小間都是廁所。
原本的後院就給了僕役跟管事居住,前堂花園圍繞著院裡的桂花樹放了桌椅,後院花園起了小涼亭。
雅舍的院子也有打井,不過是在最裡面的小空地。這個地方已經不是院子的範圍,通常用來砍柴、處理食材、洗曬衣物。學子活動空間還是很整齊風雅的。
一般家庭條件的讀書人,如果圖省事,住在這裡的確也比住在家裡划算。況且萬事不用過手,家裡人也能省了好一番伺候的功夫。雖說不含僕役只能住上十二個讀書人,不過在這樣的小鎮上也足夠了,人太多就顯得擁擠,也違背了當初創立雅舍的初衷。
等到傅夏南跟李上京的時候,松澗雅舍已經住滿了人,在李夫子的關照之下,順利運轉了起來。
李夫子其實年紀不大,四十都還沒到,不過在這個,的確是可以自稱一聲&ldo;老夫&rdo;。有了雅舍進項,傅夏南又擔心李夫子兩人生活無人照應,於是發了信給沈適,讓他推薦了幾個僕從。沈家有意交好,那麼一事便不煩二主。從那天上了沈家馬車開始,自己就已經上了沈家的船,自己的翰林就是這樣來的,那還不如就上得更徹底一點。
沈家也不含糊,很快送了一家人過來。這家人在京裡已經讓沈家放了奴籍,到李夫子這裡來,與其說是奴僕,不如說是聘僱的長工。李夫子也覺得這樣甚好,他自覺不是家大業大的富貴人,有長工就已經很好,死契奴僕大可不必。
這家人姓林,男子林硯,在沈適父親的書房李伺候過筆墨,稍認得幾個字,可惜人不怎麼機伶,在沈家不上不下的也不被重用,沈適的父親外放也沒帶他。他自覺沒什麼前途,又不想留在沈家跟那些小廝勾心鬥角,所以便帶了一家人自願出來。放了奴籍,跟著李夫子也能讓孩子上學,年輕的姑娘也不用捲入後院的那些紛爭。
林硯因為認字,李夫子便讓他當了長隨跟管家。
林硯的妻子叫做春曉,本來只是個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