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5 頁)
想來各位都已經知道了。”他沒有時間多做感嘆,立即單刀直入。
陳中等人都一齊點頭。
“陳主任,你在磁性材料領域從事了數十年研究,我想先請你介紹一下國際國內現行的磁記錄方式,以及它們的加工工藝,並品評一下各自的優缺點。”他點名道。
“好的。”
陳中滿口答應,他在這方面搞了幾十年研究,不但熟悉國內的研究現狀,對於國際最新動態也沒有放鬆關注。兼之郭逸銘向他透露了大致的研究方向,他下來查了很多資料,準備充分,隨即朗朗說道:“磁性記錄材料,最早始於1898年,丹麥工程師Poulsen發明了磁性鋼絲錄音機。80多年來,磁性記錄介質已經由磁性鋼絲髮展為塑膠薄膜帶基——也就是磁帶、塑膠薄膜碟片——也就是磁碟等多種介質,演化出錄音帶、錄影帶、資料記錄磁帶、資料儲存磁碟等一系列現代磁性記錄載體。
具體的磁介質加工工藝,有塗敷式、真空濺射式、離子滲透式,目前塗敷式磁性材料製備是主要製作方式,在大容量資料磁碟的製造中,則通常採用真空濺射式工藝。
塗敷式無需介紹,這是用沾粘膠把磁粉塗抹在不同的基質上,從而獲得磁記錄介質的工藝方法。優點是製作簡便、成本低,可以大批次製造。但品質不高,無法作為大容量高密度儲存介質。通常用於製作磁帶、錄影帶。
真空濺射,是在真空環境下,透過離子噴濺的方式來實現磁性材料附著於介質表面。這種方法制造出來的磁記錄介質,表面塗層均勻,顆粒細微,而且由於是冷溫,介質不會出現變形,非常適用於大容量資料儲存。
IBM在1967推出的第一款磁碟,直徑32英寸,採用的就是塗敷式。76年製造出5英寸盤,儲存容量僅有180KB,他的發明人AlanShugart於去年離開了IBM,利用這項技術開辦了一家採用金屬為介質的驅動器生產廠,取名為希捷。同時日本方面也推出一款基於3。5英寸塑膠薄膜的軟盤,儲存容量為875KB,採用的是較為昂貴的真空濺射法制造。”
簡明扼要,便將現行主要的製備方法,和國際上最新的資料儲存發展,作了一番總結。
其他的研究員,也便都清楚公司下一步準備開發的產品,應該也是一款計算機使用的資料儲存介質,軟盤及其讀寫驅動器。
“很好,陳主任介紹得很全面!”
郭逸銘拍拍手,將眾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他身上:“透過陳主任的說明,我向大家都知道了我們接下來的工作,沒錯,就是研究一款軟盤和與之配套的驅動器。
這方面,公司已經有相應的技術儲備……”
他看看被提起興趣的研究員們,笑著說道:“公司的相關儲備技術分為磁性材料的製備、磁記錄介質的製備、磁頭材料三個方面。”
聽到西部計算機公司在這三個主要關鍵技術上都有相應技術儲備,所有人都是一振。軟盤及軟盤驅動器,最關鍵的就是這三個方面,解決了這三個方面,將之製造出來也不過是順水推舟的事情。
“首先是磁性材料,現行的主要材料是氧化鐵,這種材料來源廣泛,可以從鋼鐵廠酸洗池中大量獲得,磁帶、磁碟大都採用氧化鐵為磁記錄材料。
製備方法主要採用濃縮法和化學共沉法。
濃縮法需要經過多次濃縮、分解,工序比較多,成本較高,顆粒細度為20到400微米。
化學共沉法透過新增催化劑,使之反應中和沉澱,製備出來的氧化鐵顆粒非常細膩,其直徑小於0。5微米,是製造大容量高密度軟盤的優秀材料。但這種方法汙染嚴重,而且分離困難,工序更加繁複,成本相當高。
我們公司經過研究,研發出水熱製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