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羅夫子(第2/2 頁)
子二人坐下後就去通傳了。
不一會兒,羅夫子來到堂屋,張平安看著這位夫子起碼也有五十多了,跟自家爺爺差不多大,頭花花白,穿著身長衫,身上有一股讀書人的氣質,斯斯文文,說話不緊不慢,很得體。
“令郎今年多大了,這看著還不到七歲吧?”羅夫子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問道。
“羅夫子,小兒今年五歲了,七月剛過的五歲生辰”,張老二堆起笑回道。
“哦?那緣何這麼早送來讀書,一般農家小子都是七八歲開蒙,十歲的都有,太小了恐怕坐不住啊,”羅夫子慢條斯理問道。
“不瞞您說,我也覺著孩子小了點兒,但是我這兒子打小就聰敏,半歲就會說話了,平時也懂事,不是調皮的孩子,我們做爹孃的怕耽誤了他,所以想早點送過來入學”,張老二老老實實道。
“這樣,我念幾句三字經,看孩子能不能跟的上,能記住的話就留下來,要是沒點兒悟性的話就過兩年送來也不遲,太小入學孩子也受罪”,羅夫子想了想說道。
“成成,您說的是,聽您的”,張老二點頭應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羅夫子讀的很慢,讀完以後看著張平安的眼睛問道:“記住多少了?記住了的背出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教之……最後一句我不記得了”,張平安歪頭背到,沒有全背出來,第一次見面,這樣應該夠了。
“不錯,不錯,記性可以”,羅夫子捋捋鬍子笑著說道:“現在還在放假,中秋過了才開課,你們可以先回去準備入學的東西,等中秋節過了再過來入學,書本我有自己眷抄的,暫時不用買,筆墨紙硯卻是少不了,束脩一年二兩銀子,飯食可以自己帶也可以在學堂吃,學堂吃的話每月200文。”
“成,我下次趕集就帶孩子去買,夫子,我們住的近,到時候我讓他姐姐送飯過來”。張老二笑著回道,自覺辦成了一件大事。
父子倆回到張家村兒的時候還早,在村口碰到了金寶,金寶跟著爬到驢車上,道:“平安,你早上幹什麼去了,找你你都不在。”
“我和我爹去拜師啦,我要讀書了”!
“啊?!那以後你都不在家了嗎,我怎麼辦啊?”說著說著還哭了起來“嗚嗚嗚平安…”
張平安:我只是去讀個書而已啊……
:()穿越之農家獨苗苗的科舉之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