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各家事業1(第1/2 頁)
參加討論的,還有邵宏銘的妻子謝紅玉。
謝紅玉的研究生導師是個甩手掌櫃,基本不管學生論文進展,反正只要湊合著能看,就會順利畢業。
生性好強的謝紅玉不想混日子,便和同專業的副教授邵宏銘搭伴下廠礦調研、實習,最終在邵宏銘的指導下,拿出一篇優質畢業論文,為自己的碩士生涯畫了個圓滿的句號。
與此同時,面對大自己十幾歲的邵宏銘,謝紅玉暗生情愫,主動投懷送抱,將這個剛剛離婚的化工專家輕鬆拿下。
隨後,孔傑邀請二人參加穿越,作為大哥的邵宏銘欣然同往,與嬌妻謝紅玉一起,踏上這趟冒險之旅。
來到古代燕朝,二人興奮地發現,面對幾乎空白的化學領域,原本難於登天的化學家稱號,竟然唾手可得。
榆林市的條件比較艱苦,邵宏銘哪捨得讓嬌妻跟著受罪,資料處才是美女應該待的地方。
等到學校建成之後,謝紅玉便會成為一名光榮的化學老師。
當然啦,涉及到化工類的問題,身在總部的謝紅玉,便成了答疑解惑的最佳人選。
討論會上,謝紅玉直接告訴眾人,辨別白銀純度的方法很多,但要精確到一定的百分比,基本沒有可能。
原因倒也簡單,那就是相關專業儀器,以及化學試劑,咱們現在還弄不出來。
之前的純度估測,是用最簡單的密度法算出來的,給出的就是個大致範圍。
總之,從技術角度來看,白銀鑑定這種事,小規模弄弄問題不大,如果想作為常規工作,大規模開展,恐怕不太現實。
難度大是一方面,效果也不會好。
按照謝紅玉的說法,想從技術角度解決白銀亂象,基本沒有可能。
既然無法靠技術手段解決,那就只能從管理上想辦法了。
姚玉翠從財務角度給出的解決方案,核心就一條,那就是發行代幣,或者乾脆叫貨幣也行。
先把市面上的白銀流通數量降下來再說。
具體來說,就是利用從華興大陸帶過來的塑膠布,剪成大小不一的塑膠片,用來代替白銀流通。
在當下的燕朝,塑膠布這種高科技產品,絕對無法造假。
好在此時崖東的貨幣流通總量並不大,船上的那批塑膠布完全夠用,待將來產業規模擴大到一定程度後,就得自行研發紙幣了。
此時的木棚內,大家熱議的焦點,便是如何拿出一個相對完整、可靠的代幣發行方案。
一旦進入細節討論,大家才發現,方案要考慮的因素,還是相當複雜的。
首先是貨幣單位,必須與燕朝儘量一致,否則必會引發更大的混亂。
就燕朝的現狀來看,一兩銀子即為大額貨幣,可換取十錢、百分、千文等單位,其中實物貨幣就兩種,一是白銀,二是銅錢。
錢、分、文等單位,兌換成實物貨幣,只能是這兩種。
銅錢不易攜帶,只會在小額交易中使用,一旦金額稍大,還是白銀更為便利。
因此,在日常交易場所,商家必配戥秤(一種小型的桿秤,主要用來秤金、銀等貴重物品),百姓必帶剪子。
一般的殷實人家,出門會帶幾塊碎銀子和一把剪子,以便購物之用。
在交易場景中,買賣雙方確定貨品金額後,買家會用剪子剪去銀子一角,放到戥秤中稱量,然後多退少補,完成一次交易。
所謂熟能生巧,論起剪銀子的水平,燕朝民眾個個都是高手。
面對這種使用習慣,如何做到銀子、銅錢到塑膠貨幣的無縫切換,成了擺在眾人面前的第一道難題。
作為代幣方案的另一名起草者,吳啟華提出並行的想法,總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