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創作《紅樓夢》的萌芽(第3/3 頁)
方式。在這段婚姻裡,愛情被壓制,真情被抹殺,最終留下的只是對人性和權力的嘲諷。
“掉包計”是關鍵 小說第九十六回寫到王熙鳳和賈母密謀透過“調包計”將薛寶釵代替林黛玉嫁給賈寶玉。這個計策正是整個皇權篡改的縮影:表面上是大局穩定的需求,背後卻是權力的骯髒操作。
3 “調包計”與雍正篡位
曹雪芹以《紅樓夢》為載體,將雍正即位的歷史謎團化作小說中的核心隱喻。
雍正篡位之爭:
歷史背景:九子奪嫡 康熙晚年,“九子奪嫡”異常激烈,皇位之爭成為康熙眾子間的一場政治博弈。原本有望繼位的是十四子胤禵,但雍正透過偽造遺詔成功登基。
“遺詔調包” 雍正即位後釋出的遺詔,被指存在多處偽造痕跡。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滿文字與漢文字遺詔內容不符,以及遺詔語句格式的違例。
象徵解析 在小說中,薛寶釵頂替林黛玉嫁給賈寶玉的劇情,正與雍正透過“調包計”篡改遺詔登上皇位如出一轍。
4 《紅樓夢》與《大義覺迷錄》的對決
曹雪芹:透過文學揭示真相 《紅樓夢》中第一回就直言“假語村言”與“真事隱”,暗示讀者書中有真實的歷史隱喻。透過林薛兩人的命運對決,他揭露了雍正即位的種種疑點。
雍正:透過官方文獻洗白歷史 面對質疑,雍正親自編寫了《大義覺迷錄》,為自己辯護。然而,這本書的內容被認為自相矛盾,反而更加坐實了“調包篡位”的傳聞。
5 假作真時真亦假:對權力的反諷
小說第五回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高度概括了全書的核心主旨——真假交替、權力遊戲的虛偽本質。它不僅在小說情節中表達了愛情的失落,也深刻諷刺了雍正的即位之路。
6 曹雪芹的創作動機:報家仇,揭國恨
曹家與雍正的恩怨 雍正五年,曹家因政治傾軋被抄家,家族由盛轉衰,曹雪芹生活落魄。家仇國恨成為他創作《紅樓夢》的動力,他以藝術的方式將對雍正的不滿化作深刻的諷刺。
抄家情節的影射 小說第105回詳細描寫了賈府被查抄的場景,從財富的搜刮到家族的崩塌,真實還原了曹家當年的遭遇。此處與歷史上的曹家抄沒事件遙相呼應。
7一部隱喻史實的文學巨著
《紅樓夢》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描繪愛情與家族興衰,更在於它透過隱喻的方式對清代權力鬥爭的解構與批判。從“木石前盟”的破滅到“金玉良姻”的勝利,它對映出雍正的“調包篡位”,折射出歷史的殘酷真相。曹雪芹用滿紙荒唐言,訴盡辛酸淚,讓後人看到了歷史中的人性掙扎與權力黑幕。
:()紅樓夢:第二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