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3/5 頁)
地嘟囔,不過卻不得不笑著對胤祥說,“是有點事情麻煩您。”
第125節:你要幸福(10)
“說來聽聽,究竟有多麻煩。難道你把什麼貢品打碎了?”他猜道。
“我哪有那麼笨。”有些生氣,我立刻反駁。
“那是什麼?”他也不惱,只是笑笑。
“這個,能不能麻煩您幫我重寫一份?”我拿出那幾張寫滿“墨團”的紙。
“這是——貢品登記的目錄?怎麼會讓你寫這個?”胤祥看了半天,才艱難地分辨出我寫的字,也難為他了,簡體字和繁體字的差異,說大不大,說小卻也不小,竟然這樣也能看懂個大概。
“本來是不歸我管的,不過昨兒什麼人進了幾件古董,皇上看了心裡喜歡,要隨身帶著把玩,又說這次的玩意人留下的都好,叫不必交到內務府去,只叫我登記了再給李諳達收起來就是了。”我說,不知是不是這幾天吃得太少,營養跟不上,站著和他說了這幾句話,被風細細地一吹,人竟然有些搖搖晃晃的。
有些事情,後來回想起來,不能不感慨,好像真的是冥冥中註定一般,偶然的巧合往往會改變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那天胤祥幫我重新抄好了那份貢品目錄,不過康熙想起來要看的時候,已經是四月份返回京城的路上了。
這次御駕沒有直接返回京城,而是取道江寧,謁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與馬皇后的陵墓,清朝卻是取明朝而代之的,所以當我聽說康熙要去祭拜時,心裡非常疑惑。
正式謁明孝陵的日子,隨扈的皇子、大小官員一律隨行,康熙三跪九叩,規模和儀式應該一點也不比謁清孝陵差,我混在人群中,一路走著,卻被一塊石碑吸引住了,上面只有四個字,跟在康熙身邊這幾年,對康熙的字再熟悉不過,“治隆唐宋”這四個大字,分明是康熙的御筆,我想,大概是說朱元璋的治國方略超過了唐太宗和宋太祖。
朱元璋的治國方略是不是超過了唐太宗和宋太祖,我實在是不知道,不過他大殺功臣的做法,卻比宋太祖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明朝在歷史上,也絕對不是什麼強盛的時代,自然,站在這四個大字之前,我未免有些好笑,不明白康熙究竟尊重和推崇朱元璋的哪一點,以一個皇帝而言,只怕康熙做得更好一些不是嗎?
這個疑惑幾乎是直到離開明孝陵時,才得以解開。從明孝陵出來時,外面已經聚集了許多的百姓和士子,沒有官員的統一指揮,卻跪在地上山呼萬歲,我幾乎忍不住要拍拍自己的腦袋了,竟忘記了江南一直是反清復明各種活動的根據地,謁明孝陵只是一件小事,不過透過他傳達出的意思卻是深遠的,難怪後人要說康熙有雄才大略了,他這招籠絡民心的政治秀,遠比八旗的鐵蹄來得更有效也更輕易。看來,所謂的帝王之道,真的不是表面上看起來的那麼簡單。
離開江寧後,依舊是走水路,雖然康熙沿途要視察河工,不過比起在岸上的日子,水上的日子顯然更清閒些。
這日,康熙看了會兒書之後抬頭,對站在一旁的我說:“婉然,拿你先前記的貢品目錄來朕看。”
我應了一聲,連忙回艙裡取,卻在返回的路上,遲疑了起來,當初求十三阿哥寫的時候,是因為身邊實在沒有能替代的人,當時也是存在僥倖的心理,想著康熙未必就會看這個,所以沒有仔細推敲,不過現在想想,卻總覺得有些不妥,至於究竟是哪裡不妥,一時卻也說不清。
就是這略微遲疑的工夫,李德全已自前面過來,看到我便說:“婉然,快點,皇上等著呢。”
有些忐忑地呈上了貢品目錄,看著康熙接過來翻開,覺得心跳都似乎不那麼正常了,小心地瞧著臉色,倒也和平常一般,卻也不敢就掉以輕心了,直到康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