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第1/2 頁)
&ldo;請你跟我來。&rdo;那年輕的移民局官員用還算通得過的英語說。
&ldo;什麼事情呀?&rdo;羅斯問道。後面的兩個美國人趕緊停止了閒談。
在他身邊的那個年輕的官員把手伸進格柵下面,取回了羅斯的護照。
&ldo;請這邊走。&rdo;他說。那兩名戰士跟在廠後面,一邊一個。移民局官員走在頭裡,羅斯跟著,戰士們走在最後面。他們拐彎離開大廳走進一條長長的白色廊道。
在廊道的盡頭,那官員開啟左邊的一扇門,做手勢讓羅斯進去。兩名士兵守在了門的兩邊。
那官員跟在羅斯後面走進房間並關上了門。這是一個白色的光坯房間,窗戶上裝著鐵條。中間是一張桌子和兩把相對擺放著的椅子,此外就沒有其他東酉了。一面的牆上掛著一幅穆阿馬爾&iddot;卡扎菲的肖像。羅斯坐到了其中一把椅子上。那官員坐在他的對面開始審視那本護照。
&l;&ldo;我不明白有什麼差錯,&rdo;羅斯說。&ldo;我的簽證是昨天由你們在斯利納的人民辦事處頒發的。肯定是沒有問題的?&rdo;
那官員只是用一隻沒精打採的手做了一下手勢,要羅斯保持安靜。一隻蒼蠅在嗡嗡叫著。5 分鐘過去了。
羅斯聽到身後的門開啟了。那年輕的官員抬頭去看,啪地立正敬禮。然後他一言未發地離開了房間。
&ldo;那麼,羅斯先生,你終於到這裡了。&rdo;
這聲音深沉而又抑揚頓挫,這種英語只能在英國的高階公學裡才能學到。羅斯轉過身來。他沒讓臉上表露出認識的痕跡,雖然他曾在麥克里迪那裡對這個人的照片審視過幾個小時。
panel(1);
&ldo;他聰明伶俐,還受過高等教育‐‐在我們英國,&rdo;麥克里迪曾經說過。&ldo;他又是殘酷無情,極度危險。要當心這個哈基姆&iddot;曼蘇爾。&rdo;
這位利比亞國外情報處處長比照片上顯得年輕,只比羅斯稍微大一點點。33歲,卷宗上說過。
1969年時,15歲的哈基姆&iddot;曼蘇爾到英國倫敦郊外的哈羅公學留學。他是一位極為富有的朝臣的兒子和財產繼承人,他的家庭是利比亞伊德里斯國王的親信。
那一年,在由一個不知名的貝督因人出身的卡扎菲上校的領導下,一群狂熱的年輕軍官趁國王在國外期間發動一場政變,把國王推翻了。他們立即宣告成立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國王和他的朝廷用他們的一些財富在日內瓦避難,並呼籲西方幫助他們的復位。但沒有結果。
在父親不知曉的情況下,少年哈基姆著迷於他自己國家發生的變革。他已經與他的父親以及他的所有政治觀點劃清了界線,因為僅僅在一年之前,他那年輕的想像力已經受到了那些狂熱的學生和工人在巴黎所進行的騷亂和幾近革命的鼓舞。這位激進的青年不知不覺地轉向了狂熱的政治,這位哈羅公學的男生已經在肉體上和精神上徹底轉變了。他多次去利比亞駐倫敦大使館,強烈要求離開哈羅學校回到祖國投身於火熱的社會主義革命。
他的申請書被注意到了,也被拒絕了。但一名外交官,一名舊政府的支持者,把這個情況透露給了在日內瓦的曼蘇爾先生。於是父子之間發生了一場激烈的爭吵。
但那個男孩拒絕認錯。17歲那年,他的生活費來源斷了,哈基姆&iddot;曼蘇爾從哈羅輟學了。他在歐洲漫遊了一年,試圖向的黎波里表明他的忠誠,但總是遭到拒絕。1972年,他假裝改變政治觀點,與父親言和,加入了在日內瓦的流亡朝廷。
在那裡期間,他獲悉了一個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