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鎮定平波(第2/4 頁)
培養的獨特見解,並分析了張丞相議案的弊端。她指出,皇子年幼便前往邊疆,不僅不利於他們的身心健康,也容易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從而引發更大的危機。這些大臣原本就對張丞相的專權有所不滿,聽了薛瑤的分析後,更加認同她的觀點。他們紛紛表示,會在朝堂上支援皇上,阻止張丞相的陰謀。
此刻,朝堂之上,張丞相和支援他的大臣們極力推崇議案,他們聲稱皇子必須經歷磨練才能成才,前往邊疆歷練是最好的選擇。他們還列舉了歷史上一些成功的帝王,都是從邊疆歷練中脫穎而出的。
“瑤妃娘娘深居後宮,恐怕對朝堂之事瞭解不多吧?皇子們需要的是磨練,而不是嬌生慣養!”一位支援張丞相的大臣站出來,語氣尖銳地反駁薛瑤。
“本宮雖然身處後宮,卻也時刻關注著朝堂之事。”薛瑤不卑不亢地回應,“皇子們固然需要磨練,但更需要的是系統的學習和良好的教育。邊疆環境複雜,並非皇子們學習治國之道的最佳場所。”
“瑤妃娘娘此言差矣!邊疆才是真正的戰場,只有在那裡,皇子們才能體會到民生疾苦,才能學習到真正的治國之道!”另一位大臣也站出來反駁。
朝堂上,雙方你來我往,爭論不休,氣氛劍拔弩張。傅霆始終一言不發,靜靜地觀察著這一切。他知道,這場爭論不僅僅關乎皇子們的未來,更關乎他自身的皇權。
薛瑤面對眾人的質疑,絲毫不亂,她條理清晰地反駁著對方的觀點,並巧妙地引導著輿論的方向。她深知,這場爭論的關鍵在於如何爭取那些搖擺不定的大臣的支援。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朝堂上的爭論依然沒有結果。張丞相一方咄咄逼人,傅霆一方沉著應對,雙方僵持不下。
就在這時,薛瑤的目光投向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她微微一笑,緩緩開口:“王老大人,您對祖宗之法和治國理念頗有研究,不知您對丞相大人的議案有何看法?”
王老大人,德高望重,在朝中素有威望,也一直保持中立。他捋了捋長鬚,緩緩起身,渾濁的目光掃過眾人,最終落在了張丞相身上。“老臣以為,瑤妃娘娘所言極是。皇子年幼,當以學習聖賢之道為先,待其學有所成,再行歷練也不遲。邊疆苦寒,並非皇子最佳的學習之地。況且,祖宗家法有云,皇子未及弱冠之年,不可輕易離開京城,丞相大人此舉,似有不妥之處啊。”
王老大人一席話,擲地有聲,瞬間扭轉了朝堂上的局勢。那些原本搖擺不定的大臣們,紛紛倒向了皇帝一方。張丞相的臉色變得鐵青,他沒想到薛瑤竟然能請動王老大人出面,更沒想到他會如此直白地反對自己的議案。
“王老大人,您這是……”張丞相還想辯解,卻被王老大人打斷。
“老臣只是就事論事,丞相大人不必多想。”王老大人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江山社稷,重於泰山,我等身為臣子,當以社稷為重,切不可因一己之私而誤國誤民。”
張丞相啞口無言,他原本以為勝券在握,卻沒想到功虧一簣。他狠狠地瞪了薛瑤一眼,眼中充滿了怨毒。
眼見大勢已去,其他支援張丞相的大臣們也紛紛噤聲。傅霆見時機成熟,便宣佈退朝。
退朝後,傅霆並沒有立即離開,而是徑直走向薛瑤。他走到她面前,深情地望著她,眼中滿是讚賞和愛意。“瑤兒,你今日的表現,朕甚是欣慰。”
薛瑤微微一笑,謙遜地回道:“皇上謬讚了,臣妾只是盡了自己的綿薄之力。”
傅霆握住薛瑤的手,將她帶到御書房。御書房內,只有他們二人。傅霆緊緊握著薛瑤的手,感受著她手心的溫度,心中滿是愛意。“瑤兒,你為朕做了這麼多,朕該如何報答你呢?”
薛瑤輕輕地搖了搖頭,柔聲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