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5頁(第1/2 頁)
個人計算機被大規模推向金融以及股票市場是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開始的,在過去,傳統的股市交易是由專門人員在交易所裡的交易版上按順序寫下股票的報價,但隨著計算機的運算的速度越來越快,傳統的交易模式被計算機所改變了,美國乃至全球的金融機構和各大交易所都配置了運算能力遠超過人類、錯誤率遠低於人類的大型計算機,並透過專門設計計算機交易軟體進行股票的買賣交易。
而投資者們也可以自己透過電腦來獲取資訊,進而做出買進賣出的決定,而活躍在股票、期貨等金融市場的金融機構更是普遍使用了電腦程式進行量化交易,可以說在股市交易的環節,電腦取代人腦的過程已經開始了。
80時代,是計算機被神化的時代,除了當時社會普遍認為計算機不會出錯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在於,在這一時期,指數型基金成為最流行的基金方式,這種投資組合裡面通常都包含了標準普爾500指數裡面至少三百支以上的股票,由於指數基金的投資組合囊括的股票數量足夠多,因此相比於偶然性更高的個股而言,指數的漲跌顯然更有規律可循。
由於各大機構和分析員對於經濟走勢和股市普遍看好,指數型基金成為了機構投資的主流選項,而指數基金最為普遍的形式之一是投資組合保險,所謂投資組合保險,簡單來說,這種投資組合會按照風險程度的比例來用多支股票組合配置資產,其中用來調節、規避風險的一項重要指標就是股票指數期權。
投資組合保險的資產組合較為複雜,對於及時避險的要求又頗高,同時,因為規模大,也就有了更加規律、更容易被數學模型化的特性,這一特性決定了指數基金更適於電腦程式交易,因為指數型基金的特性,那些熱衷於購買指數基金的機構投資者,普遍採用計算機交易程式來代替人力,因為只要電腦程式分析出市場的下一步走勢,就會出於盈利或避險的考慮而自動做出賣出或買進股票的決定,而且這種買賣的規模通常非常可觀。
而把這麼多的錢、這麼多的交易量交給計算機……
真是想想都覺得可怕。
但這個時代就是這樣,根據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在今年年年初公佈的統計數字,在1987年以前,各種投資組合保險所覆蓋的資產總量在600億到1000億美元之間,而提供使用投資組合保險的機構,包括了美國的大型商業銀行、股票經紀公司、保險公司等等,其中最大的買家就是美國的退休基金。
人們堅信計算機不會出錯,但現實是殘酷的,理論是理論,現實是現實,指數期權的實際價格並不總是符合電腦理論計算的結果,電腦交易程式依然存在著估價錯誤的風險。一旦電腦計算出現微小的失誤,就極容易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並且進而引發雪崩式的賣盤,從機構到個人投資者都將受到牽連,偏偏這種計算錯誤的代價還不需要電腦自己承擔,真是……
操蛋的一批。
將這些對凱莉·希克斯說完,陳耕道:「計算機病毒的出現更是讓這種危險呈指數級別的上升,你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有人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計算機裡面悄悄投放了病毒……」
「嘶……」
凱莉·希克斯倒吸了一口涼氣,一張臉變的煞白!
一般人或許還不知道計算機病毒的危害,但陳耕是誰?他可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個人計算機硬體生產和製造商、同時也是最大的個人計算機作業系統供應商:資料研究公司的老闆啊,作為資料研究公司的老闆的私人助理,哪怕凱莉·希克斯一開始一點計算機領域的知識和常識都凍,可這麼長時間下來,燻也能燻出一點來了。
正說著話,陳耕的行動電話響了,而且還是自己那部只有極少數人知道的私人號碼。
陳耕沒有猶豫,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