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2(第2/2 頁)
遞了蛋糕,想起容巡說過的材料都是他寫,她問:“你怎麼自己寫?”
傅松聲捏緊了筆。
另一邊的姜興生髮出沒有靈魂的笑聲:“前幾次是我們幾個寫的,然後傅隊被罵了個狗血淋頭。”
他們特調組辦的都是大案要案,必須嚴格按照規定來,缺一點都不行。而且文筆也要好,邏輯通順,簡明扼要。
他們幾個哪裡是寫文字的料,哪怕是陳寄書,寫得也是牛頭不對馬嘴。
夏漁:“那傅隊沒罵你們?”
姜興生:“他人好。”
所以就使勁欺負嗎?夏漁都有點心疼傅隊了:“下次,我找人幫你寫。”
傅松聲:“……”
謝謝你啊。
夏漁分完蛋糕就坐在自己的辦公位,開始看資料。
一個案子結束了,還有另一個案子。
——“死亡櫻花案”。
不過她的主線任務沒有更新,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傅松聲之前給她說過“死亡櫻花案”,夏漁開始看資料,這一看就是一天,看完後她大致梳理出來了案件脈絡。
第一案發現場:未知。
屍體發現現場:不同地方的櫻花樹下。
目前發現的死者:10人,職業各不相同。
作案頻率:三個月一次。
作案手法:使用藥物讓死者陷入昏迷,將其在無意識情況下殺死,死者都未遭受性侵。
之後給死者換裝化妝,服裝不同但很符合甚至凸出死者本人的優點,最後將其埋在櫻花樹下。
受害者共同特徵:年齡18-25歲的女性,長相漂亮,在某方面取得優異成績。
犯罪嫌疑人側寫:22-30的青年男性,單身,職業自由,相貌較好,性格冷靜殘忍,熱愛與女性交往,但喜歡獨來獨往。
“我們認為兇手的目的不在於殺人。”姜興生指了指死者的照片,“他單純是個變態。”
兇手把死者當做藝術品來看待,讓她們以最完美的一面死去。
夏漁繼續看下去,上一個被發現的死者死於一個月前,如果期間沒有被發現的死者,那麼離兇手再次作案還有兩個月的時間。
姜興生把另一份資料翻開,指著上面的筆錄說:“第一起案件的受害人在生前曾報案說被跟蹤,當時警方揪出了她的前男友,雖然她的前男友表示自己就跟蹤了一天。不過警方和受害人都以為他是嘴硬,都以為事情告一段落,但幾天後她就失蹤了。”
除了第一起案件,後續案件就沒有再露出馬腳——這說明兇手在進步,並且做得越來越乾淨。
“也就是說,兇手在殺人之前一直在暗中觀察受害人?”夏漁現在也能總結出來了,“他是想觀察受害人是否值得被殺?或者觀察該什麼時候下手?”
“觀察受害人是否值得被殺……”姜興生抽了抽嘴角,“你這個角度挺清奇的。”
夏漁也不確定,但她有種直覺:“我是感覺他比較挑剔,就算選定了受害人也不一定下手,肯定要多方面觀察。”
“那就調查。”
傅松聲不知道什麼時候過來了,他仔細看了看他們做的犯罪側寫,按照兇手的性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