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第2/3 頁)
意識中的壓力則是來自編譯工作本身‐‐這在夢中也被表現了出來,很早就已對其定位:鬼。
在這個夢中,編輯和組合的過程基本看不到,因為前期‐‐這部分工作在透過夢境浮現到意識層之前,就早已經準備好了。否則這個夢中那過於不要臉且四處猛潑髒水的原始慾望,是根本沒有透過審查機制的任何可能的(深究起來,這個夢之所以玩兒命自誇和四處潑髒水都是為了發洩,發洩出情緒中的壓抑成分,為了讓我能夠繼續安下心來把編譯工作做完。這麼說不是我現在找回面子,而是事實,這點看看夢中的一切所指就能知道了)。但是我要說明的是,在這個夢脫離潛意識,進入到意識層前的編輯、組合工作,肯定審查機制本身也參與了‐‐對於這點毋庸置疑,從夢的流暢程度就能看出來。其實這就好比欄目製作一樣:當某個機構為電視臺製作某欄目的時候,電視臺通常會派出一到兩名責編,任務是在拍攝製作期間,幫助製作方把握欄目的整體走向(帶有&ldo;黃賭毒&rdo;的內容是絕對不行的)。也就是在製作期間就隨時隨地直接把一些不合要求的部分幹掉了。這樣不但在成本上有所節約,而且當電視臺&ldo;收活兒&rdo;的時候,審查程式的流程也可以相應簡化,前期委派出去跟欄目組的編輯已經對此有所把握了。而我們的審查機制其實就是這樣的(舉這個例子,是為了讓讀者們更好地理解&ldo;審查機制並非刁難,而是協助夢透過審查&rdo;,所以說我沒東拉西扯),因為釋放出潛意識的壓力畢竟是我們每個人所必須面對的。假如透過潛意識來釋放掉,那麼我們的意識層會省去很多麻煩,至少不會因此而輾轉難眠或者糾結鬱悶。
以上這兩種編輯、組合是比較常見的,也是絕大多數夢所採用的(不過很顯然,第二種情況偏少)。那麼現在說說第三種非常罕見的編輯、組合方式。雖然罕見,但並不代表沒有這種情況的發生。例如&ldo;破碎的夢&rdo;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
破碎的夢在最初應該是遵循著第一種方式來進行的……似乎這麼說起來很麻煩,我們給第一種編輯、組合方式的夢起個名字吧!叫啥呢?嗯……就叫&ldo;機動性推進的夢&rdo;好了。很顯然,破碎的夢最初打算用&ldo;機動性推進&rdo;來作為開始,但是很遺憾,這個開始明顯不是個好的開始,於是被飛快地&ldo;拿下&rdo;。一方面是由於審查機制,另一方面則是其孿生意識的浮現。其原因在前面說過了,主要是因為這個夢所針對的物件,是個身份特殊的人(對我來說),所以&ldo;報復願望&rdo;脫離潛意識層進入到意識層,則必定帶著&ldo;喜歡的願望&rdo;‐‐這是無法分割的孿生意識(也就是所謂&ldo;愛恨交加&rdo;。其實愛恨交加更容易讓我們印象深刻,無論是意識還是潛意識。因為這兩種情緒的鬥爭會帶來千奇百怪的新情緒‐‐不僅僅會有第三種或者第四種情緒產生,可能會比這還複雜……打住吧,因為這個話題很顯然不在此書範疇)。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夢只好、也只能進行了場景的切換。
非常有趣的是,此時的夢的編輯、組合機制已經完全混亂了,只能依靠不變的人物來延續下去(而且人物已經無法被偽裝),並且以此來界定:這是一個夢,而非一堆夢。這個夢的兩種原始願望互相牴觸、同時也相互依存的關係搞得夢措手不及‐‐編劇和導演不斷地接受到新的指令:這是個報復題材的片子;這是個完美的愛情題材片子……因此,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