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品劍(第2/3 頁)
了,他仍舊尋了郭昭有五六年無果。莫大匠曾說過,除了當年親見郭昭的‘初晴’可以斷定郭昭會此技藝,還有誰不能肯定,只推測出各大鑄匠中有二三人有可能會而已,郭昭的師父屈大匠也許會,但是已經失蹤多年。
姜仲雲解下揹負長劍,輕撫道:“遍尋郭昭大師不得,後來聽聞莫大匠說‘三尺溪’專於鑄劍,有獨到之處,那些年又有精進之技,於是託請‘三尺溪’的首席邵大匠鍛造,得此劍。”
三叔眼中精光一閃,說道:“這柄就是江湖傳聞的名劍‘破曉’,據說是近十年來江湖中最好的劍。”
姜仲雲緩緩抽出劍說道:“此劍本未取名,用此劍十年來未曾一敗。出劍之時劍鋒有青光彷彿晨光破曉,江湖人就漸漸以‘破曉’名之。”
盧林這時目不轉睛的盯著劍看,看到姜仲雲抽出劍時,劍鋒有幽幽青光閃現,想象著若是快速出劍確實如青光破曉一般,名如其劍。
姜仲雲接著說道:“此劍十年來未曾離身,無論怎麼看都是極好的,只是我用此劍才有這般感受,總覺得有一絲絲缺憾,丁掌櫃可否為我相看一下此劍。”說完,就看向三叔。
三叔忙道:“小老兒跑腿的時候多,外面的活計門清,裡面的都是大掌櫃管事,看不了這些,要不讓阿林幫你看下。”說著手指指向盧林。
姜仲雲一愣,臉色略變,手一動,準備收劍歸鞘。
三叔看了看姜仲雲,隨口接著道:“阿林在鋪子里長大,在鋪子裡幹活得大掌櫃賞識,指點頗多,看看無妨。”
姜仲雲一聽,知道自己怕是有些小覷了盧林,臉色一緩,溫言對著盧林道:“那就麻煩小兄弟看看。”說著就將‘破曉’遞給盧林。
盧林接過‘破曉’,站起身。盧林只有四尺半左右身高,右手握住劍莖,劍莖是圓形,紋理已經圓滑,劍格略微包住劍身,出劍快的人喜歡用這樣的劍格,上下提了提劍,然後橫劍閉目,左手伸出兩指緩緩滑過劍脊再滑過劍從,如此正反來回幾遍,最後用指肚滑過劍鄂最後停滯在劍鋒輕輕感受。
姜仲雲是用劍高手,品劍水平也不低,見到盧林如此相劍,就知道剛才有些冒失了,心內略微歉然,也訝異盧林小小年紀竟然有如此水平。
十幾息後,盧林睜開眼,仔細看了看劍鋒,接著握住劍舞了一個劍花,橫豎揮了幾下劍,然後雙手捧著‘破曉’給姜仲雲。
姜仲雲接過‘破曉’,臉上略帶期冀問道:“小兄弟,怎麼說?”
盧林撓了撓頭,有點不好意思的說道:“這是我迄今見過最好的劍……我不知道如何表述。”然後就停了下來。看了眼姜仲云然後又看了看三叔,內心有些惴惴。
姜仲雲一見,有點心癢難耐,語氣有點急促道:“有什麼小兄弟接著說就是,無妨。”
三叔在旁邊搭腔了一句:“童言無忌,說就是了。”
盧林聽見三叔的童言無忌頓時膽氣來了,說道:“這劍加了曜石鍛造,所以異常鋒銳,大掌櫃說過,普通曜石顯黯黑之色,這青光色應該是稀有的曜石,只是鍛造的時候並未完全融入進去,差了一點點才有這青光之色,若是完全融入進去應該是幽藍之色。”
看著少年小大人一般的娓娓道來,姜仲雲眼睛大睜,有些不敢置信。這話當初邵大匠在劍成之時對他遺憾的表達過,關於幽藍青光之色的區別,邵大匠未曾說過,曜石技藝邵大匠當年也只能說是略窺一二,盡力為之也只能鑄出‘破曉’。
三尺溪是以鑄劍聞名,只鑄劍。江湖中各大門派高手用劍至少一半出於三尺溪。三尺溪已有百餘年傳承。據說昔年祖師得到一塊異金石,為了煉出一柄劍遍尋山水,於辰州天子山中見一無名溪水水質異常清冽,探尋到源頭,搭茅棚觀水半年,然後鑄爐開火,鑄劍一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