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第2/3 頁)
&ldo;是朕的感覺錯誤,沒適應的原因,不過,朕覺得這種設計還是有偏差,不適合瞄準。來,朕再試試。&rdo;朱由校以前玩的時候都是十米之內的近距離打汽球,而這次可是八十米,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不過這次的確找到了感覺,十二支弩箭有一支中了耙子。多少讓朱由校找回了點面子。&ldo;誰來再試試,朕看著,&rdo;透過二次的試驗,朱由校發現這個弩的射程的有效殺傷距離得在八十米以上,一推一位之間明顯感覺的到鋼絲、滑輪的運作。
&ldo;聖上,我來,&rdo;宋應星主動過來展示他的射技,剛才運氣不錯,中了三支,難怪他笑的那樣淫蕩。這次卻沒有這樣的好命了,十二支弩箭也是隻中了一支。
大家一起試了一陣後,開始了評論,朱由校首先讓宋應星發言:&ldo;射程在三十丈左右,二十五丈內有殺傷力棉甲可破,二十丈內可以破一層鐵甲,威力不差於一般的強弓,以李德全的臂力可以連射十七個箭匣而不累,&rdo;
崔尚隱說:&ldo;拿著宮裡的鐘表算,一分鐘可以射出四十八支弩箭,包括換弩匣,射速比弓箭快的多,如果是熟練的戰士估計更快。&rdo;
李德全說:&ldo;這個弩箭如果前面有個支撐的話,發射的會更快更穩。&rdo;
其他幾個人都說了差不多的話,朱由校看著大家也都算動腦筋了,這還不錯,如果什麼都指望著自己的話,估計真得累死。
&ldo;大家都談了對這支弩的看法,很好,也很客觀,不過大家都沒有談它的命中率,就是一百支弩箭可是中幾支在靶子上。這個問題很關鍵,朕的中靶率就很低,為什麼?一方面是朕的射技不好,但重要的是這支弩沒有瞄準裝置。因為弩不用羽毛做平衡,並不適合拋射,只能靠蓄力瞬間直射出去,那弩箭的的準頭靠什麼?朕認為有二點,第一,弓箭靠的完全是感覺和技術,弩箭也適合這個。但朕不想寄希望在戰士的感覺和技術上,那樣的話成軍速度太慢了,也不適合眾多的軍士。朕的弩箭最需要的是準星,眼睛、準星和靶子,三點就形成了一條直線,瞄準了弩箭是就順著這條直線射出去,只要瞄準了,基本上百發百中。所以弩上要裝準星。第二,因為發射的時候推這一下的晃動使的弩不穩定,所以李德全說的有一個支撐,這點朕已經準備了,但還有一點要求是,朕想把上弦和發射這個動作徹底的分開來,因為推拉槓桿的動作會震動整個弩,然後就失之毫釐謬以千里。而發射這個動作如果改成火槍扳擊那樣,穩定性就大大的增加了。上弦這個動作在左側,這樣我們的弩可以做到精確打擊,而不是單純的齊射。怎麼樣,能改過來嗎?&rdo;朱由校提出了自己的意見,當然也是終極的命令,戰場之上除了覆蓋打擊外,還需要精確打擊。如果這樣靠人品爆發來打中敵人的方式,明顯不是他想要的,安裝上精準的瞄準裝置,打不準是你的技術問題,只要肯練,百發百中不是夢,這種武器才是朱由校所需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