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第1/2 頁)
&ldo;皇上此言何意?&rdo;
&ldo;田地為什麼有良田之分?那是因為田地裡所含的物質有所區別,對嗎?&rdo;
&ldo;皇上所言極是,良田比起一般的田地來的確好打理,而且收成還高,但這個物質不同,微臣想就是肥料之類的吧。&rdo;
&ldo;嗯,其實莊稼所需的除了水之外,還有三種肥料,朕把它們叫做氮、磷、鉀,主要促進植物葉片、果實、莖杆的發育。這三種東西都在土裡,只要研究出這三種東西,給莊稼施上此三種肥,那畝產怎麼說也是五石以上。&rdo;這些常識性的東西說是好說,但找卻太難了。
&ldo;皇上,這怎麼可能呢?要知道江南最好的水田,也就是二石多一些而已。&rdo;宋應星當然不敢相信,皇上說的氮磷鉀,他連聽都沒聽過。
&ldo;朕這是比較保守的估計,還有可能更高。愛卿也知道江南比北方的莊稼收成高一些,但愛卿有沒有考慮一下原因?&rdo;一石是一百八十八斤,朱由校說是五石也就是不到一千斤,這畝產量並沒有多誇張。
&ldo;水士、氣候都不同的原因。&rdo;
&ldo;愛卿也知道是水土的區別,對了,北方的田裡有一些就是缺少這樣肥料的原因所致,現在就需要找出來具體是氮、磷、鉀這三對莊稼生長結果有利的東西來,但手頭卻沒有這樣的人才去研究。&rdo;
&ldo;皇上此事又是從何而知?&rdo;宋應星雖然比較信服皇上,但這個說法還逆天了些,而且一點痕跡都沒有。
&ldo;愛卿先不要管朕從何而知,只要知道朕的推斷是正確的就行了。&rdo;這問題還真不好解釋,憑空想像哪裡能如此的確信,只能再次做這不是解釋的解釋了。
&ldo;微臣倒是可以向聖上推舉一人,塗紹煃,萬曆四十三年中舉,萬曆四十七年會試二甲,現擔任江西新建佈政,此人對農業有相當的見識,不知道能不能給聖上解憂。&rdo;宋應星兄弟和塗紹煃是一起中舉的,兩家一直就是通家之好,和塗紹煃也有著很深的交情,不過塗紹煃四年後考中了進士,而他兄弟二人卻連考三次均名落孫山,但交情依舊,沒有因地位的不同而有任何的冷淡。如今有機會,宋應星當然本著舉賢不避親、興親不避賢的原則推薦一下了。
&ldo;愛卿如此說,那朕就宣他進京來試試。&rdo;朱由校一聽宋應星推薦的,當然很願意接受,老話說的好&l;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質高&r;、人以群分物以類聚,龍找龍、蝦找蝦、癩蛤蟆找的是青蛙,科學家介紹的人錯不了。&ldo;劉掌印,傳旨召塗紹煃進京見駕。&rdo;
&ldo;謝聖上信任。&rdo;宋應星沒想到,自己推薦個人就這麼容易得到了皇上的召見,也為塗紹煃這個小老弟感到高興。
&ldo;宋愛卿本著一顆公心為朕推薦人才,朕很是欣慰,朕當然知道舉賢不避親、舉親不避嫌的道理,朕相信愛卿的眼光。&rdo;
&ldo;聖上誇獎了,&rdo;
&ldo;皇上,盧象升現在還在京城,馬上就要去大明府上任了,皇上見嗎?&rdo;這時魏忠賢進來回報說。
朱由校一聽馬上來勁了,&ldo;那讓他進宮見駕。&rdo;這可是個不可多得的機會,自己知道可以信任的忠臣太少了,現在還直接到了大名府,這可是個好地方,邯鄲,燕趙古都,歷史名城,煤炭、鐵礦、石英礦等都有,陸路、水路的交通更是發達,而且還是個戰略要衝。這個地方抓手裡絕對有百利而無一害,而且和青州府連成一片,那經濟、政治、軍事等效果可不是一般的大。
魏忠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