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從河南溫縣走出來的工程院院士、著名機械製造專家郭東明(第3/4 頁)
研專案的開展。
郭東明擔任機械工程學院院長和大連理工大學副校長期間,他的管理職責進一步擴大。
他需要從更宏觀的角度規劃學科發展戰略,加強學院和學校與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的合作與交流。這不僅提升了他的管理能力和戰略眼光,也為他積累了豐富的學術資源和社會資源,為其科研工作拓展了更廣闊的平臺和空間。
在從業過程中,郭東明有機會參與各種國內外學術會議、研討會等活動,與同行專家進行深入交流和合作。
透過這些活動,他能夠及時瞭解行業的最新動態和前沿技術,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提升自己在國內外機械工程領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當選院士積累了廣泛的學術聲譽。
郭東明在擔任學校管理職務的同時
他還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和行業諮詢等工作,為國家和地方的機械製造行業發展提供決策支援和技術指導。
這使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和認可,也體現了他作為一名學者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這些成果進一步提升了他在行業內的地位和影響力,為成為院士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院士科研之路
郭東明院士是我國著名的機械製造及自動化專家,長期從事精密超精密加工與測試、數字化製造工藝技術與裝備方向研究工作。
郭東明提出高效能複雜曲面零件的效能與幾何引數一體化精密加工方法。該方法解決了高階裝備中複雜曲面零件因形狀多樣、精度要求高帶來的製造難題。
該方法為我國航空航天、能源動力等領域的關鍵零部件製造提供了技術支撐,提升了我國高階裝備的效能和可靠性。
郭東明研究出高效能硬脆材料複雜曲面零件精密製造理論與方法,打破了國外在該領域的技術壟斷。
該方法成功應用於導彈天線罩等關鍵部件的製造,提高了我國在國防等領域硬脆材料複雜曲面零件的製造水平,使相關裝備的效能得到顯著提升。
2008年,郭東明憑藉“硬脆材料複雜曲面零件精密製造技術與裝備”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郭東明帶領團隊,不僅開發出高效能樹脂基碳纖維複合材料高質高效加工理論與技術,而且還開發出系列專用加工刀具及加工裝備。
這些技術裝備使加工損傷從原來的厘米、毫米量級降至0.1毫米以內,實現了從無法加工、手工試湊加工到高質數字化加工的跨越。
該技術突破了數十個重點型號復材構件“不敢用”的困境,在航空航天和交通等領域的高階裝備中廣泛應用。
在半導體和光電子晶片的超精密加工與測量方面,郭東明率領研究團隊開展了深入研究,為我國半導體和光電子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關鍵製造技術支援。
這些研究成果有助於提高我國在晶片製造、光通訊等領域的核心競爭力,推動相關產業的技術升級和發展。
在數字化製造的理論基礎、工藝技術與裝備方面,郭東明院士團隊進行了系統研究。
這些研究推動了製造技術從傳統經驗型向科學計算型和智慧化方向轉變,提高了製造過程的精度、效率和質量穩定性,為我國製造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保障。
郭東明領銜的大連理工大學高效能精密製造創新團隊,在2019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創新團隊)。
該團隊培養出院士2人、傑青3人、長江4人、萬人領軍3人,形成了一支勇於創新、團結協作、特色鮮明、實力強勁的創新隊伍。
該隊伍成為機械領域具有重要影響的科技部、教育部創新團隊和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
科研之路解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