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從湖南固始走出來的工程院院士、著名農業昆蟲學家吳孔明(第1/3 頁)
院士出生地
吳孔明院士,1964年7月18日出生於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
固始縣位於河南省東南端,地處豫皖兩省交界處,南依大別山,北臨淮河,是華東與中原的交融地帶。
固始縣歷史悠久,人文厚重。
據史書記載,固始古為番、蓼、蔣等國所在地,歷經多個朝代的更迭與變遷。
東漢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光武帝劉秀取“欲善其終,必固其始”之意,封大司農李通為固始侯,固始因此得名,建縣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
在此後的歲月裡,固始縣先後隸屬於多個行政區劃,如九江郡、六安國、北新蔡郡、弋陽郡、汝寧府等,直至現代成為河南省信陽市下轄的一個縣。
固始縣不僅歷史悠久,而且人文薈萃。
這裡是客家人的“主要祖根地”,被譽為 “唐人故里、閩臺祖地”、“中華僑鄉”。
固始縣名人輩出,如春秋戰國時期的治淮丞相孫叔敖、唐初的“開漳聖王”陳元光、唐末的“閩王”王審知、清末的植物學家吳其濬、復臺歸清大將軍施琅、民族英雄鄭成功、愛國華僑陳嘉庚等,都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此外,固始 縣還是“書法之鄉”,全國各地書法家眾多,展現了固始深厚的文化底蘊。
總之,固始縣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歷史文化、豐富的人文資源而著稱於世。
出生地解碼
吳孔明院士出生地,對他後來成為院士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固始縣作為河南省的農業大縣,農業氛圍濃厚。
這種環境可能激發了吳孔明對農業科學的興趣,為他日後從事農業害蟲生物學、發生規律與綜合治理技術的研究工作奠定了情感基礎。
出身農民的父母親對農業、農村和農民有著深厚的情感,這種情感可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吳孔明,使他立志進入農業行業,用知識改變農村的落後面貌。
由此可見,吳孔明院士的出生地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對他後來成為院士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院士求學之路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吳孔明就讀於河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系植物保護專業大學本科,並獲得學士學位。
1984年9月至1987年6月,吳孔明就讀於河南省農林科學院研究生部昆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並獲得碩士學位。1992年9月至1994年9月,吳孔明就讀於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昆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並獲得博士學位。
求學之路解碼
吳孔明院士的求學之路是一條嚴謹而充滿挑戰的學術探索之旅,這一歷程對他後來成為院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河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系的學習,為吳孔明打下了堅實的植物保護專業基礎。
這一階段的學習不僅讓他掌握了植物保護的基本理論和技能,還培養了他對植物保護領域的濃厚興趣。
在河南省農林科學院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的深造,吳孔明進一步專注於昆蟲學的研究,獲得了碩士和博士學位。這兩個階段的學習,使他在昆蟲學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實踐經驗,為他日後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專業基礎。
由此可見,吳孔明院士的求學之路,對他後來成為院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院士從業之路
1987年以後,吳孔明在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擔任助理研究員。
1999年以後,吳孔明在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先後擔任農業害蟲系主任、副所長、所長。
2007年,吳孔明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