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與災厄——普世經 序言(第1/2 頁)
神明還會回應我們嗎?
會的,當然會的。這個世界的苦難已經夠多,夠難捱的了。若沒有了神明的賜福我們又如何存續至今?
在遙遠的過去,遙遠到那個連諸神都未曾回應呼號之聲的年代。人類與尋常的走獸尚無分別,那時苦難便是世界的唯一。
生。
而後死。
死於落石之下,死於巨獸之口,死於火,死於水,死於極寒,死於燥熱,死於疾病,甚至死於同族的紛爭。
這個世界對一切生靈都帶著無窮的惡意,似乎將他們碾作塵埃才是它應盡的職責。
那是一個漆黑的世界,生靈們看不到屬於他們的光。苦難麻痺了他們的神經,磨損了他們喉舌,世界靜默,萬物死寂。
終於有一天,一位生靈抬起了那顆低微的頭顱,張開了粘合的雙眼。他望著天空,伸出了自己的雙臂,用沙啞的聲音向天空呼號。
“上天啊,請注視您的子民。他們疲憊不堪,幾近消亡。饑饉令我們無力前進,雨雪令我們肢體僵寒。我們需要您的救助,需要需要本身。”
一人呼號,萬人呼號。終得神明的窺視。
歡宴是最初的神明,也是最慷慨的神明,祂賜予子民以豐饒,令荒蕪的大地萬物勃發。
“向我祈願吧,說出你們的願望,我會回應你們,我永遠不會令你們失望。”
因此子民紛紛向祂祈願,得償所需。
之後是歡愉。祂向世間播撒名為快樂的雨水,賜予人們名為幸福的甘泉。在祂的瞥視下,人們終日展露笑顏,幸福的光彩仿若朝陽。
“笑吧,笑吧,開心地笑吧。我剝奪你們身上的一切灰暗,高昂起那顆高貴的頭顱,挺起自己的胸膛,朝著前方大踏步地前進吧。”
在祂的鼓舞下,人們不再畏葸不前,自信地走向了開拓的未來。
智慧是不緊不慢的,祂總是這樣,這並非祂的本意,只是世間有著太多事物吸引著祂的目光,祂認知萬物,摸索出萬物執行的原理,並將祂的收穫沿路告知祂的子民。
“追隨我吧,我會無私地向你們傳授知識,在我的教導下,你們會知道世界上的一切因何而存在,你們因何而生,又因何而死。”
在祂的教導下,人們學會了使用外物武裝自己,指甲不夠銳利便熔鑄利刃,皮囊不夠堅韌便壘砌城垣。人們懂得了學習,踏上了智慧為他們構建的通天之塔。
美邁著輕快的舞步姍姍來遲,帶著生命的芬芳將對美的感受賜予祂的子民。
“不要感謝我,感謝這個世界吧。看那連綿的群山與澎湃的江河,不要怨恨也不要怒罵,那是世界賜予我們禮物。沙漠荒蕪,但那如金子般散發出奪目光輝的沙礫是那麼令我沉醉。也許你們還無法理解,但沒有關係,陪伴在我的身邊吧,我會護佑你們,帶著你們領略這個世界所有的美。”
有人跟了上去,用自己的一輩子與他的神明丈量這個世界,他們用文字書寫,用畫筆描摹,將一個又一個美的瞬間記錄了下來。他們是精靈的始祖,也是自然、神明與人溝通的橋樑。
世界於此近乎完美,但不夠,仍然不夠。人們盲目的前進,然後失敗,繼續前進,繼續失敗。如此反覆幾無盡頭。
所有神明都知道仍然缺失了某樣事物,於是祂們邀請來了頌歌。祂是一位嚴厲的神明,總是用挑剔的眼光審視著一切。祂很少記錄,但記錄下來的事物無論好壞,都必將成為未來的範本。
“敬畏我吧。只有敬畏才會反思。看看你們過去的愚行,好好想一想自己未來的路。”
於是人們不再盲目,有一些人甚至在追隨著祂,不斷記錄過去,他們歌頌善舉,批判惡行。歷史不再是虛無,未來變得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