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第2/2 頁)
分別掌管學校教育和司法審理,將歐萊瑪納入蘇丹控制的國家體系,進而開闢奧斯曼帝國世俗化程序的先河。
二、花廳御詔與坦澤馬特時代的改革
1839年6月馬哈茂德二世死後,其子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abd&uul;lcid i,1839‐1861年在位)即位。馬哈茂德二世生前所致力推行的新政舉措並未由於蘇丹的更替而夭折,新蘇丹延續著強化中央集權和實施現代化改革的歷史發展方向。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即位之際,正值穆罕默德&iddot;阿里在埃及的勢力日漸強大,開羅與伊斯坦堡之間矛盾加劇,奧斯曼帝國急需得到歐洲列強的支援,遏制穆罕默德&iddot;阿里的領土擴張。1839年11月,在託普卡帕宮外的玫瑰花園廣場,大維齊爾穆斯塔法&iddot;雷什德帕夏(tafa reşid pasha, 1800‐1858年)以蘇丹的名義頒布敕令,史稱花廳御詔(edict of g&uul;lhane)。花廳御詔的內容包括:1.保障蘇丹臣民的生命、榮譽和財產;2.廢除包稅制,實行直接徵稅制;3.採用徵兵制,明確限定服役期限;4.打破宗教界限,強調權利分配的世俗原則,即帝國臣民無論信仰何種宗教,皆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
奧斯曼帝國頒布的花廳御詔,無疑包含自由平等的法律原則和世俗化的政治傾向。自由平等的法律原則,來源於西方近代的憲政思想。奧斯曼帝國內部諸多民族和非穆斯林宗教群體日趨高漲的反抗運動,構成法律地位之平等思想的社會基礎。花廳御詔頒布的目的,在於緩解奧斯曼帝國境內的社會矛盾,爭取西方列強的支援,進而遏制穆罕默德&iddot;阿里的離心傾向。西方列強要求改善基督徒的地位和對基督徒提供保護所形成的壓力,也是促使奧斯曼帝國頒布花廳御詔的重要原因。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