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第1/3 頁)
希土戰爭中頭戴菲茲帽的土耳其士兵
凱末爾時代倡導的世俗主義&ldo;並非國家與宗教的分離,其實質在於創立作為世俗國家機構組成部分的官方伊斯蘭教&rdo;。&ldo;清真寺處於宗教事務局的控制之下,教職人員成為政府即世俗官僚機構的僱員&rdo;。政府操縱的宗教機構也曾編寫教科書,告誡穆斯林&ldo;必須熱愛自己的國家,遵守國家的法律,服從政府官員的管理,掌握現代科學技術&rdo;。[12]凱末爾時代的世俗主義實踐,推動了土耳其世俗教育的長足進步。1923‐1940年,鄉村學校的數量增長一倍,從5 062所增至11 040所;教師總數從12 458人增至28 298人,增長133;學生總數從352 668人增至1 050 159人,增長300。1927年,識字率為106;1940年,識字率達到224。1933年,奧斯曼大學改稱伊斯坦堡大學。1936年,土耳其政府創辦安卡拉大學。1923‐1940年,高等學校從9所增至20所,教師從328人增至1 013人,學生從2 914人增至12 147人。歐萊瑪在1920年第一屆大國民議會佔據20的席位,1923年第二屆為7席,1927年第三屆為4席,1931年和1935年的第四屆和第五屆為3席,1939年第六屆為2席,1943年第七屆為1席。
伊斯坦堡大學
四、國家主義
國家主義作為凱末爾主義的經濟原則,於1929年首次提出,1931年列入共和人民黨綱領。共和人民黨在1931年的宣言中對於國家主義曾作出如下闡釋:&ldo;儘管考慮到私人事業和私人活動仍是我們的基本主張,我們的主要政策之一是促使國家積極關心於涉及民族的一般性和重大利益的問題,特別是有關經濟的問題,以便能在儘可能短的時期內,把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導向繁榮。&rdo;[13]
所謂的國家主義即強調政府在經濟領域的主導作用,是凱末爾時代一黨制極權主義的政治原則在經濟領域的邏輯延伸。國家主義的廣泛實踐,提供了一黨制極權主義政治原則的物質保障。&ldo;關於&l;國家接管一切&r;的理論,在像土耳其這樣一個國家裡,已經成為一種司空見慣的事情,並且對於統治者或被統治者來說,又都是十分合乎他們繼承的傳統和習慣的。在集權的、官僚式的和家長式的凱末爾主義政權看來,由國家來指導和管理經濟生活的這些想法,是處於統治地位的上層階級擁有的權力、特權和職能的自然而明顯的延伸&rdo;。[14]國家主義的主要舉措包括:制定和執行國民經濟發展計劃,保護關稅,國家投資,實施進口替代政策,加強外匯管理。國家主義的宗旨,是服務於民族主義和極權主義的需要。
國家主義不同於社會主義,其核心內容是在私有制的前提下實現國家對於經濟活動的廣泛幹預,旨在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強調政府在經濟領域特別是工業化程序中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國家主義並非私人經濟的國有化,強調私人經濟與國有經濟的長期並存和相得益彰。國家主義的實質在於國家資本主義,扶持基礎薄弱的民族工業和加速土耳其的工業化程序則是凱末爾時代國家主義經濟政策的核心內容。
1935年,凱末爾對於國家主義的經濟政策作出如下說明:&ldo;我們正在實行的中央集權下的經濟統制,是由土耳其本身的需要促成的,是一種特有的制度。它意味著,在承認私人企業是主要基礎的同時,也認識到許多活動沒有開展起來,國家必須被賦予對經濟的控制,以應付一個很大的國家和一個偉大民族的一切需求……國家要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開展某些尚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