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2/4 頁)
的戶籍政策,卻沒有對四民之分,做出什麼評價,因為四民之分,商人的地位提高,並沒有什麼困難,實際山從他開始設立聯合礦業之後,大明朝的商業發展就出現了一個**,現在很多書香門第都下海經商,商人再也不是什麼賤民,四民之分的根子還是士人高高在上的等級制度,因此朱由崧並不打算在憲法當中突出這個四民概念,全部百姓都稱之為國民,以國民的平等來沖淡士人的地位。
張道玄笑道:“明王在上,道法行於國,明王與道法同樣重要,而明王便是當今聖上,不過我相信,日後殿下也會是一代英明君主,而這憲法便是道法,是如今大明國體禮制德化等諸多因素的集合,如此解釋,不知劉先生、趙先生以為如何?”
**星搖搖頭,說道:“南星並無異議!只是覺得此舉幹擅君權,與為臣為民之道不和。”朱由崧直截了當地說出了議會制度便是為了限制他們朝臣,若是表示異議,豈不是說他們棧戀權力,希望大權獨攬。
朱由崧笑道:“君權民授,最早的君王是三皇五帝,不過三皇哪個不是被民眾推舉出來的?而我朝太祖也是承萬民之願,起兵伐元,而成現在百年之業,歷任先祖帝王兢兢業業而得民心,天命即民心,還是張先生說得好!只是本王自是駑鈍,無法與先賢相比,只能以無為之道治國治民,因此才設立議會,讓百姓自己說出自己的意願,好讓朝廷有的放矢。”
**星和劉宗周都不進有些哭笑不得,這些日子朱由崧設立議會,建立憲法,改革軍制,哪個不是驚天動地,偏偏朱由崧卻說是“無為之治”,不過他們也都明白,朱由崧的這種改革在上層是驚天動地,不過對於平民來說,卻沒有感到什麼太大的變革,反而朝廷對民眾的干涉變得越來越小,民眾可以自由地選擇居住地等等,土地少收入少的人負擔的稅賦也變得很少,他們能夠透過自由的選擇工作,來獲取收入,這對於工商業的發展有著巨大的作用。
張道玄捋了捋頷下長髯,笑道:“道法萬全,智慧多失,殿下已得上古聖王之道也!”
“道法萬全,智慧多失”是韓非子當中的一句話,先秦之時,法家的學者就已經提出了,不能以個人聰明才智治國的道理,儒家學者越到後來,就越變得儒表法裡,大部分儒家學者開始還只是在心底認同,而後來甚至還出現了精研“帝王心術”,實際上就是法家的學者,不過法家“法術勢”當中,他們只得到了“術”字精華,至於其他卻被拋棄了。
**星和劉宗周這種想要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的人,法家學術更是不得不研習的東西,對於這件事情,他們也只能選擇贊同,反正這樣也是對他們有利,朱由崧正待謙遜,通訊兵突然在行宮之外,叫道:“殿下,前線有軍情傳來!”
**星三個人對現在的前線戰局也非常關心,畢竟只要前線戰局結束,朱由崧就能夠回到京城,雖說現在內閣的權力增大,不過皇帝不在京城,的確是給人一種不安的感覺。
“捷報,捷報,京營第一師104團,與今日上午,與清河前線四山山道當中,重建立奴鑲藍旗軍,擊退鑲藍旗一萬士兵,擊斃敵軍三千,俘虜傷員兩百,擒獲了鑲藍旗旗主阿敏,正待解往山海關,我部一人受傷,乃滾落山崖所致,其餘無一人傷亡!”
通訊兵讀完了捷報,讓朱由崧不禁一愣,三千對一萬,殺敵三千,自己只有一個倒黴鬼掉下山崖受傷,其他人居然沒一個受傷?都說滿洲騎射無雙,不過就算是騎射無雙的滿清八旗,在日後的戰爭當中,也不可能有這種零傷亡的戰績吧?自己是不是因為滿清曾經的戰績,太過看重他們了,此時他們也不過是一個搶劫集團而已,是不是把他們直接消滅呢?
不過這個念頭只是在他腦海當中轉了一圈,馬上就被掐滅了,改革剛剛開始,他可輸不起,寧願選擇穩妥一點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