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物傷其類(第1/2 頁)
錢王府中,吳越王錢俶在書房內望著一個黃色的小包袱怔怔地坐著。錢惟演輕輕走進來,看父親的神色就明白父親已經曉得秦王趙廷美病亡的訊息。“父王!”他剛要開口勸慰,卻被吳越王的手勢打斷。吳越王示意他開啟面前的黃色小包袱。錢惟演有點詫異,在他的記憶中從來沒見過這個黃色小包袱。觀其顏色褪色的程度應該是經年前的黃布了,顯然是父親收藏了良久。這裡面到底有什麼?錢惟演不禁充滿了好奇。
他小心翼翼地開啟那個黃色小包袱,卻是一疊子陳年奏章。錢惟演慢慢翻開這些陳年奏章,面色逐漸凝重起來。“這是當年太祖皇帝託秦王帶給為父的。”吳越王錢俶緩緩開口道:“演兒,你可知道當初為父為何甘願納土歸宋,做了降王”“父王當然是為了吳越百姓免遭兵禍,不忍心讓吳越的青山綠水化作焦土。”“想我們吳越地域狹小,三面強敵環繞。自建國以來,始終視中原王朝為正統;遣使進貢,以求庇護。咱們錢家的祖訓就是以善治國;自你太祖父那一代更是以保境安民為國策;在他病重時,就囑咐錢氏後人要量力而行,順勢而為,更要識時務,這樣才能保住錢家後人生生不息;為父納土歸宋,也算是秉承了祖訓;這只是其一;”“還有呢?”“還有就是你看到的這些陳年奏章。”錢俶的思緒回到了八年前的二月中旬:正值初春,他第一次離開故土來到汴京城朝賀。當時的太祖皇帝趙匡胤派長子趙德昭隆重地接待了他。在一次酒席上,太祖皇帝對他鄭重承諾:盡我一生,保你一世。錢俶要返程的時候,太祖派秦王趙廷美遞給他這個黃布小包袱;並囑咐他啟程後再開啟。錢俶順利回國,在路上開啟了這個黃色小包袱,裡面都是大宋群臣要求扣留他的奏章,他們要太祖皇帝留下錢俶做人質,兵不血刃逼迫吳越歸降;太祖皇帝並沒有這麼做,而是放任他離開,迴歸故土。
錢惟演聽過父王的這段往事,不由得嘆了一聲:“父王就是那時候心悅誠服地要納土歸宋了吧?”錢俶微微點了點頭;他沒有想到的是,那是他有生以來和太祖皇帝的最後一次見面;同年的陰曆十月二十日夜晚,英明神武、雄才偉略的太祖皇帝死在了皇宮中的萬歲殿中。沒有任何徵兆,無病無災,徒然終結了生命。官方的記載中,只留下了這樣的隻言片語——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
“太祖他什麼都明白!”錢俶嘆道:“當年他扶植秦王,可不就是為了平衡制約,他提議遷都洛陽,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可惜了,終究是可惜了,他什麼都想到了,就是低估了人性。”“父王!”錢惟演忙出言阻止了父親。錢俶也回味過來,意識到自己的話有點過頭;所幸沒有旁人。“盡我一生,護你一世!”太祖皇帝的承諾言猶在耳;汴京城中卻是早已換了天地。看錢俶神色悽然;錢惟演忙上前安慰父親:“雖說官家比不得先帝仁厚,到底也沒有虧待咱們錢家,如今的百家姓中,開篇就是趙錢孫李,咱們錢姓可是僅排在天家之後呢,父親也不必太過憂慮了。”錢俶嘆道:“凡事謹慎為好,俗話說伴君如伴虎,權利之爭鬥,可是毫無親情可言的,先帝太祖,現今陛下,秦王趙廷美,本為同根手足;至親骨肉,尚且如此;何況我們這些降王呢。如今這京城風雲詭變,演兒可要審時度勢,謹言慎行;要學會在政治的漩渦中安身立命,護佑我們錢氏後人。”“孩兒謹記父王教誨!”
“啟稟老爺,張耆大人來訪,說有急事兒求見公子爺。”錢府下人的稟報打斷了錢氏父子的談話。“既如此,演兒快去吧。”錢惟演朝父親施了一禮,匆忙向錢府大門走去。“怎麼沒請張耆大人進府呢?”“張大人說找公子爺有急事相商,馬車就在大門外等候。”
錢惟演剛踏出大門,等候的張耆便一把拉住了他:“快去韓王府,韓王出事了。”錢惟演匆忙登上馬車,張耆一邊催促車伕趕路,一邊述說了今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