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隋堤煙柳(第1/2 頁)
雍熙元年時的大宋京城——汴梁,已經從歷經五代十國戰亂的滿目瘡痍中慢慢恢復過來。從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大宋王朝至今,短短不到三十年的光景,京都汴梁已擁有近三十多萬人口之眾。天子腳下,汴京繁華,久盼太平的人們紛紛湧入這裡討生活。宋太宗乃大宋第二個皇帝,定年號為雍熙,取其天下平和,四海興旺之意。
“國依兵而立,兵以食為命,食以漕運為本。”京都汴梁漕運發達,交通便利。隋唐時期修建的大運河共分為四段,分別為廣通渠、通濟渠、永濟渠和江南運河。通濟渠這一段途經京城汴梁,故又稱為汴河。煙波浩瀚的汴河之上,一年裡舟船不斷,往來如織。汴河兩邊的堤壩,是隋煬帝時期修建的,故稱隋堤。十里隋堤,柳色如煙,疊翠成行;構成了一副風情萬種,美輪美奐的煙柳畫卷,這個景緻,乃汴梁城著名的八景之一,喚作“隋堤煙柳”。唐朝詩人白居易有詩《隋堤柳》雲:“西至黃河東至淮,綠影一千三百里。大業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煙絮如雪。”讚美的便是隋堤煙柳的景色。
本文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歡迎下載app免費閱讀。
此時,綠草如茵的隋堤上卻傳來陣陣衝殺之聲,“衝啊,殺啊,元帥有令,這次務必活捉了那個遼兵首領”幾個身穿戎裝的少年手持各種武器正在圍攻幾個遼兵。眼見得那幾個遼兵寡不敵眾,潰不成軍,只得束手就擒。為首的少年押著遼兵走到帥帳之外高聲稟報:“啟稟元帥,遼兵已在我軍圍攻下潰不成軍,此戰我軍大獲全勝,先鋒官王繼忠正在全力追殲殘敵。”“哈哈,好呀,張耆,此戰你功不可沒,量那幾個散兵遊勇也成不了什麼氣候,傳我帥令,即刻鳴金收兵。”“是,元帥有令,鳴金收兵了。”一個年約十五六歲的錦衣公子走出帥帳,但見他身材修長,面若冠玉,此時他負手而立,面帶喜色,更顯得氣度不凡。聽到鳴金收兵之令,那幾個被俘虜的遼兵一躍從地上爬起同那幾個宋兵一起收拾起散落在草地上的武器和盔甲。一個遼兵抬頭看了看錦衣公子說:“王爺,下次該輪到我扮演宋軍先鋒官了吧,這我都連著三次扮遼兵戰俘了,總不能一直扮俘虜吧?”錦衣公子聽了哈哈一笑:“錢惟演,你扮遼兵還委屈了?也罷,下次讓你扮宋軍將領,也俘虜張耆一次。”“我說錢惟演,平素裡你陪王爺一起讀書,這玩打仗遊戲你也不願離開王爺一步呀。扮遼人怎麼了,我看你長的就像遼兵。你不扮誰扮?”“嘿,張耆,我看你長得人高馬大的,扮起遼兵來才神似呢。”“哈哈哈”一幫少年都哈哈大笑起來。原來這幫人馬都是京城中貴族少年,正在玩打仗遊戲,那錦衣公子便是當朝皇帝宋太宗第三子,原名趙德昌,現改名字為趙元休,年初剛被封為韓王。張耆,字元弼,韓王府中指揮使,善於射箭。錢惟演,字希聖,吳越錢王錢俶之子,隨錢王歸宋,現為韓王伴讀。
韓王趙元休與夥伴們玩了一下午的打仗遊戲,此時覺得略有小便之意,就避開眾人,到隋堤下的草叢中方便小解。十六、七歲,正是少年天性;元休方便後感覺一陣暢快,一時興起,順腳就把一顆小石子踢到汴河之中,然後欲待上岸。不想卻聽到一聲“哎呦!”原來那塊小石子並未如願的在汴河水面上打起漂亮的水漂,而是飛進隋堤下一堆草叢裡。“糟糕,可別砸傷了人!”元休聽得驚呼,心下暗叫不好;連忙返身奔下隋堤,卻見草叢中站立一位青衣少女,那青衣女子年紀不大,不過十四、五歲的模樣,卻沒有年輕少女常有的扭捏與羞澀。只見她俯身提一個破損的紙燈籠。一邊惋惜,一邊打量元休。元休忙問道:“對不起,是我不小心,可有傷到姑娘?”“你弄壞我的燈籠了!”青衣少女雖是粗衣短打扮,竹釵挽青絲;卻難掩其天生麗質。但見她美目流盼,肌膚勝雪,尤其那雙大眼睛,猶如一泓清水,顧盼生輝。“這我賠你的燈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