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社稷之主(第1/3 頁)
王繼恩之所以有這種大膽作為,是因為他早就想到了一個強大的同盟,她就是後宮之主——李皇后。
李皇后,出身將門之家,父親李處耘是大宋的開國名將,哥哥李繼隆更是戰功赫赫,手握兵權。李後無子,早早就把楚王當做自己後半生的依靠。楚王發瘋被貶後,她把楚王的兒子趙允升養在自己宮中,疼愛有加。
自元僖亡故,李後總是有意無意在太宗面前提及元佐或允升。試探了幾次後,才發現太宗對元佐早已心灰意冷。
近兩年,李後眼見太宗意屬壽王,雖心有不甘卻也無可奈何。恰在她意難平之時,王繼恩向她表露了擁立楚王的心意。如果她和王繼恩聯手,再加上她的兄長李繼隆掌控著禁軍,成功的畫面幾乎觸手可及。屆時,不但元佐感激她的擁立之功,元佐之子趙允升也會順理成章地成為皇太子,他們李氏家族將會聖眷永隆
卻說王繼恩等已然存了此心,自此便有分工,暗中留意朝中動向。
皇太子的冊立儀式包括三大程式:一是頒發冊立詔書,二是接受百官參拜;最後一項就是拜謁太廟。
太廟,是供奉趙家先祖的地方,冊立皇太子之後拜謁太廟,意味著趙恆將自己的皇太子身份正式告知祖先,以求得到他們的承認和護佑。
三日之後,東宮宮門大開,皇太子即將出宮拜謁太廟。
訊息傳出,開封城內一時間萬人空巷,百姓們紛紛湧上街頭,扶老攜幼,夾道觀看這一盛況。因為自唐天佑以來,亂離紛攘,將近百年有餘,就算最長壽的老人也未曾看到過這種盛大典禮。
空缺多年的禮節終於重現,國家大事塵埃落定。
多年來,中原久歷戰亂,老百姓聽聞最多的就是父祖輩們如何在動亂年間掙扎求生的故事。
此時,親眼見本朝皇太子自太廟告天而出,儀仗如此隆重氣派,人們久盼的太平盛世就要到來了。能夠親眼目睹這種盛況,身為大宋子民,一種別樣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自唐末經五代十國,迄今一百多年了,我老漢活了八十有餘,這還是第一次見啊!”有老者激動得老淚涕零。
“是啊,社稷有主,百姓有福嘍!”
人們歡呼雀躍,不時發出讚歎之聲:“這才是太平盛世,社稷之主呢。”
皇太子的鹵簿車駕駛過,老百姓的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太平太子”“太平天子”
劉娥也在侍女的陪同下換了裝扮來到大街上遠遠觀望。
儘管她提起裙邊兒,踮起腳尖兒,可是皇太子的車駕被裡三層、外三層圍得密不透風,莫說人影兒,連那熟悉人兒的一縷髮絲也不曾瞧見。
惠兒和李思芳也伸長了脖子張望,直到皇太子車駕回宮,人群才慢慢散去。不時有三三兩兩的百姓經過身邊,興奮地討論著:“活了半輩子,還能看到如此盛事,沒白活!”“是啊,好日子在後頭呢!”“方才我看到咱大宋皇太子,那才是真正的真命天子呢。”“瞧你說的,那麼多侍衛,你能看到皇太子的臉?”“我可聽說皇太子是來和天尊轉世呢!”“嘖嘖,當真是真命天子。”
劉娥聽了議論,頓時變了臉色,急忙抓住侍女說:“回家!”
惠兒和李思芳尚在興奮之中,惠兒道:“好不容易出來一遭,現在就回去未免太不盡興了。”
李思芳也附和著說:“是啊,夫人”
李思芳話還沒說完,抬頭看見劉娥的臉色,連忙閉了嘴,扯了一下惠兒的衣角,惠兒會意,三人匆忙離開。
掩上房門,李思芳安慰道:“夫人是不是小心過度了,大街上那麼多人,有誰會注意咱們,大家看皇太子還不夠呢,況且這麼多年過去了。”
劉娥臉色凝重,輕嘆了一聲說:“我哪裡是為了自己呀,你們難道沒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