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黃天當立蒼天已死請大漢赴死 > 第2章 模糊記憶

第2章 模糊記憶(第2/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斬神:林七夜竟是我基友!穿越之末世女彪悍為母亂世村長,我能召喚歷史名將綜穿之配角不按照劇情走有獸焉:玄暉三國憑實力截胡綜漫:技能越來越離譜萌學園之我替代了預言書當司馬懿穿越北宋,誤上梁山之後往事塵埃中的故事四合院:傻子開局,征服全院斬神:守夜人總教官,開局就無敵跟史上最穩太子搶皇位?我不幹!鬼滅繼國家的第三子哈哈大漢那些事兒奧特:我只是一個路過的收藏家海賊,從暴打青雉開始聽勸後,我造反成千古一帝特種兵之水滸武大郎北宋我稱皇帶著小汙統拯救反派大佬

竹,很快就拿下了堂邑。

緊接著,他們又馬不停蹄地朝著江都(今江蘇揚州)等地進發,所到之處,令長們要麼望風而逃,要麼被義軍斬殺。張嬰帶領著義軍迅速佔據了廣陵,在這裡,他們豎起了反抗朝廷的大旗,吸引了周邊眾多對朝廷不滿的百姓紛紛前來歸附,義軍的隊伍也越發壯大起來。

朝廷得知此事後,大為震驚,趕忙派遣中郎將滕撫率領大軍前來鎮壓。滕撫那也是久經沙場的將領,他率領著裝備精良的官軍,氣勢洶洶地朝著廣陵趕來。

到了十一月,兩軍終於碰面,展開了一場生死較量。官軍憑藉著人數優勢和精良的武器裝備,對義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而張嬰這邊,雖然士氣高昂,可畢竟在武器和訓練上比不上官軍。戰鬥從清晨一直打到黃昏,戰場上屍橫遍野,鮮血染紅了大地。最終,義軍漸漸不敵,被官軍擊破,損失慘重,張嬰無奈之下,只能帶著殘餘的兄弟們再次敗退。這一次的起事,也就這樣宣告失敗了。可張嬰心中的那股不甘和對朝廷的憤恨,卻依舊深深地埋在心底,等待著下一次爆發的時機。

梁並降服諸羌

永嘉元年(145 年)二月,在東漢的邊疆之地,又發生了一件關乎民族關係和邊疆安穩的大事 —— 梁並降服諸羌。

這些年來,羌人與漢廷之間的鬥爭一直就沒消停過,戰火不斷在邊疆蔓延,百姓們流離失所,大量的軍費開支也讓朝廷不堪重負。從永和五年(140)開始,這十餘年間,漢廷光是用於平定羌人的軍費就高達八十餘億,幾乎把國家的家底都快掏空了,整個東漢王朝也因此元氣大傷,國力日漸衰弱。

而這梁並,身為左馮翊,他深知羌人問題若不妥善解決,邊疆就永無寧日,朝廷也難以有精力去應對其他諸多內憂外患。於是,他想出了一招 “招懷” 之策,也就是透過安撫、拉攏的方式,去勸說那些羌人部落放下武器,重新歸附漢朝。

梁並親自前往羌人聚居的地區,他沒有帶著大批的軍隊去耀武揚威,而是帶著許多的物資、禮品,以及朝廷給出的一些優厚條件。他與羌人的首領們一個個地交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向他們訴說著連年征戰對雙方造成的傷害,承諾只要他們願意歸降,朝廷會保障他們的生活,讓他們能夠安居樂業,不再遭受戰亂之苦。

或許是被梁並的誠意所打動,又或許是羌人們也實在厭倦了這無休止的戰爭,諸羌離湳、狐奴等五萬餘戶最終決定復降於漢。就這樣,羌人與漢廷之間的這場曠日持久的鬥爭,暫時告一段落了。邊疆的百姓們看到戰爭平息,紛紛鬆了一口氣,開始重建自己的家園。

然而,雖然表面上看似和平了,但實際上,多年的戰爭已經讓雙方之間的隔閡和矛盾根深蒂固,想要真正實現長治久安,還需要朝廷後續花費更多的心力去經營、去彌合這些裂痕才行。

增太學生員額

本初元年(146 年)四月,朝廷做出了一個對文化教育有著深遠影響的決策 —— 令國舉年五十以上、七十以下明經者詣太學,教授弟子,又令大將軍至六百石之官,皆遣子入太學受業,歲滿課試。

在那個時代,太學可是國家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是眾多學子們夢寐以求的求學聖地。原本太學裡的學生數量雖說也不算少,但隨著朝廷這一詔令的頒佈,情況可就大不一樣了。各地那些年逾五十、精通經義的學者們,紛紛響應號召,收拾行囊,朝著京師的太學趕來。他們懷揣著傳播知識、為國家培育棟樑的理想,想要在太學裡將自己所學傾囊相授。

而那些朝廷官員們,從大將軍到六百石之官,也都按照要求,把自己的兒子送進了太學。一時間,太學裡可謂是熱鬧非凡,人頭攢動。年輕的學子們與這些來自不同地方、有著不同背景的同窗們匯聚在一起,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風雪持刀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