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之“華山”(第3/4 頁)
不如少林、武當等門派,但其深厚的道家內功和獨特的劍法體系,仍然讓其在江湖上佔有一席之地。
郝大通與華山的歷史故事和傳說,不僅展示了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體現了郝大通作為道教高人的超凡脫俗和堅韌不拔。他創立的華山派,不僅傳承了全真教的正統道家內功,還融合了易經的精髓,形成了獨特的武學體系,為道教和武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賀元希與華山的歷史故事和傳說
華山,這座以險峻著稱的名山,自古以來便流傳著無數傳奇故事。其中,賀元希(又名賀志真)與華山的歷史故事尤為引人入勝。賀元希,作為全真道的重要人物,不僅為華山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還以其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卓越的貢獻,成為了後世敬仰的楷模。
賀元希的生平與背景
賀元希,公元1212年出生於寧夏固原隆德縣,正值金衛紹王完顏永濟崇慶元年、蒙古太祖成吉思汗七年、南宋寧宗嘉定五年。他早年便展現出對道教的濃厚興趣,並先後拜在多位道教名師門下,如長春真人丘處機的弟子綦志遠等,深入學習全真道教義。此外,賀元希還是一位技藝高超的石匠,這一技能在他後來開鑿華山洞室時發揮了重要作用。
華山修行與洞室開鑿
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賀元希離開龍門洞,來到華山。他在華山腳下玉泉院的西側,依山劈荊結廬而居,並將居住之所命名為全真觀,決心在此弘揚道教全真派的宗風與德化。然而,由於觀宇簡陋且近塵囂,賀元希決定攀登華山三峰,開始他劈山鑿洞的大業。
賀元希師徒數人,歷經數十年,在華山的懸崖峭壁和深林幽壑中開鑿了七十二個半洞室。這些洞室不僅是他們修行的場所,更是全真道精神的象徵。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大朝元洞、長空棧道和賀老石室。
大朝元洞
大朝元洞位於華山南峰背面絕壁上,洞門向南,深4丈,高3丈,圓形拱頂,鑿工精細,壁白如雪。洞口兩側鐫刻有“三公還面北,五氣正朝元”的楹聯。據記載,賀元希從元至元十三年開始開鑿此洞,至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仙逝時,工程尚未完工。後由其徒弟姚道常等人繼續開鑿,至元皇慶元年(公元1312年)告成,歷時近四十年之久。
,!
長空棧道
為了到達大朝元洞,賀元希還修築了著名的長空棧道。棧道分為三段,由南天門石坊至大朝元洞西為上段,長約20餘米,寬二尺許。棧道鑿於絕壁之上,三面懸空,遊人需攀索麵壁,橫行挪步。過了朝元洞,扶軟梯沿石隙直下,西行至下段。長空棧道的盡頭便是賀元希看中的那塊理想清修之地——賀老石室。
賀老石室
賀老石室,又名僻靜處,是賀元希為了方便修行而開鑿的石室。此洞非常狹小,開鑿粗糙,似乎沒有完工,因此俗稱“半截洞”。石室上方懸崖高達數十丈,呈倒坎之勢,上鐫“全真崖”三字,古樸蒼勁。此處極為幽靜,唯有松聲、泉滴、鳥語,堪稱名副其實的“僻靜處”。
賀元希的精神與影響
賀元希一生劈山鑿洞不止,那種苦志利人、堅韌頑強的壯舉,不僅弘揚了全真教的教義,也弘揚了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全真道的教義主要體現在“全真”二字上,即透過“除情去欲”、“忍恥含垢”、“苦己利人”的修煉過程,返回到先天淳樸的自然狀態。賀元希為了追求這種最高境界,放棄舒適的環境,帶著徒弟在天險絕壁處建立修身之地,修煉全真之真行。
賀元希的故事和傳說在華山乃至整個道教界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他的事蹟激勵著後人不斷追求真理、勇於探索、堅韌不拔。同時,他也為華山增添了濃厚的文化底蘊和神秘色彩,使得華山成為了道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