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第1/9 頁)
第153章
因此德軍防禦者會有感覺蘇軍進攻時人極其的“厚”,感覺怎麼殺都殺不完(在東線狙擊手等士兵回憶錄中都有展現)。
中後期,蘇軍裝備逐漸變好,指揮藝術也有一些進步,雖然仍然集中兵力在突破方向上,但是衝擊時把更多的團展開在了第一線,減少了第二線的團數量,這時的德軍會感覺蘇軍兵線極其的“寬”,因此感覺多。
並且後期蘇軍戰役支援兵器的數量多到喪心病狂,因此會在進攻開始前頻繁的進行大規模武力偵查,德軍忌憚與蘇軍的火炮,經常會在炮擊時撤出一線陣地,很多情況下蘇軍會憑藉武力偵查就佔領了一線防禦陣地的諸多關鍵點,戰鬥開始後德軍自然會覺得四面八方都是毛熊人。
即使是這樣,蘇軍的人力仍然在逐步枯竭,實際上,1945年毛熊軍隊的武裝力量人數也終於出現了下降。
但是蘇軍的裝備數量卻真正的達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因此蘇軍活用築壘地域這種模式,將一個師的火力兵器加強與一個團,在非突擊地段大興土木構建堡壘展開火力兵器,把多出來的人優先補給到快速兵團和近衛軍中。
而快速兵團和近衛軍在反擊階段主要被投入在了突破敵軍防禦縱深或者迎擊德軍裝甲部隊的作戰任務中,這也就造成了德軍在蘇軍突破地域永遠都會感覺蘇聯人多。
第三,上面只是分析了為何在一線蘇聯能集結起來更多的人力物力,這往往能導致德軍的後撤或者蘇軍的戰鬥合圍,但是43年秋以後,蘇軍越來越多的能達到戰役合圍。
要知道,蘇軍不像德軍,裝甲部隊裡摻機械化步兵(一個裝甲師裡面一團坦克,兩團裝甲擲彈兵(雖然只有一個營-二個營半履帶化)),毛熊更多的是純坦克裝甲旅成裝甲軍的組織結構,導致蘇軍裝甲兵可繞可突但不可強攻,強攻終究是步兵的活。
因此蘇軍快速兵團裡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機械化軍和騎兵部隊這種裝甲兵,機械化步兵,自行火炮的大雜燴。
他們攻堅能力強,機動力出眾,而機械化步兵的裝甲車,基本都是美援,可以說,美援對於後期蘇軍的大縱深進攻,有著重大的幫助作用。
但是,快速兵團只能扯碎戰線,拉出戰機,並且快速兵團的摩托小時和油料都是有限的,”裝甲力量的唯一防禦力就是來自於機動“,真正完成戰役目標,還要填上快速兵團扯出來的空檔,才能掐對面補給,吃對面的軍隊。
同時和己方快速兵團建立聯絡給他們送上寶貴的補給讓他們重新前進或者有機動力撤出戰鬥。
而填這些空子,還是要靠蘇軍的諸兵種集團軍,就是那些騾馬化偶爾近衛了能坐坐車的步兵來完成的。
但無論是步兵還是裝甲兵,補給基本都是來源於鐵路線,失去補給的軍隊很容易喪失突擊力和行動力,其實這也就是xtl提出堡壘方案的一個重大原因。
只要我有兵你的鐵路樞紐,即使他們深陷重圍,我也還有翻盤的希望。
畢竟卡車跑公路是很難保證前線足夠的補給的。
更何況東線能用的路往往都是沿著鐵路樞紐放射開的,因此在實際進攻中,為了維持補給,雙方很多情況下要消耗摩托化部隊寶貴的摩托小時來重新讓一線突擊力量重獲活力。
但是幾個因素的存在讓蘇軍能夠打破這個窘境,在後期雙方戰法成熟,火力投射能力極強的情況下克服諸多補給上的困境。
對毛熊指揮部來說,給養問題是很次要的,因為他們計程車兵實際上不依賴於軍隊的食物供給。
別國軍隊幾乎把野炊車奉為神明,對毛熊士兵來說,如果它偶然看到炊事車,也表示歡迎,但是如果沒有它,也可以幾天、幾周地過去,他們有一把玉米或